和大明相比,商國的速度快的簡直讓人目不暇接,全旭在報紙上十天之前剛剛刊登動員計劃,下十天,一百五十萬輔兵就已經開始收尾了。
哪怕是商國的民兵和輔兵,比起明軍的正規部隊,只強不弱,再加上裝備的優勢,就進攻京城,也綽綽有余了。
這次的動員,也是為了將來全面動員作一個預演,全旭曾經看過一部網絡小說,那是阿菩撰寫的《唐騎》在其中有一個情節,讓全旭記憶猶新。
書中的主角張邁,準備統一天下,進攻洛陽,當時以張邁所部的軍隊,其實出動三大軍團的之一,就可以輕易拿下洛陽城,然而,想要兵不血刃,就需要組織五十萬大軍。
這是從人性的考慮,如果全家派十幾萬人馬兵分三路,那么肯定給大明文武百官一個可以殊死搏斗的假象,他們會認為殊死一搏還有取勝的可能,如果全旭直接動員兩百萬,或者三百萬人馬,那樣,根本就用不打,大軍所過之處,都會望風而降。
全旭動員一百五十萬青壯民兵,就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些民兵被集中起來,一邊進行恢復性訓練,一邊開始運輸物資。
一車車的物資卸在澤州的工地上,巨大的臨時倉庫,其實就是活動板房,活動板房現在的商國已經可以自行生產,不過內部填充物并非聚氨酯發泡材料,而是被打碎的稻殼和麥麩,除了易燃燒之外,可以起到防寒防潮的作用。
臨時修建的水泥地坪上,很快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這一座座小山,分別是罐頭、干糧、炮彈、子彈、炸藥、雨衣、鞋襪被服……等等的各種軍用物資。
進入五月,哪怕在金州白天的氣溫都已經非常高了,然而,在澤州這里,氣候非常涼爽,最關鍵的是,晝夜的溫差非常大。
此時的商軍后勤部,率先在這里建立了十一師師屬戰地醫院,這座占地醫院與后世的三甲醫院規模差不多,擁有一千五百張病床,可以安置一千五百余名患者,不過,眼下醫院里已經爆滿,大都是水土不服的民兵或商軍士兵。
打仗對于商國百姓來說,已經是常態了,如果有哪一年不用打仗,他們反而會覺得少了點什么。
早在崇禎三年三月份,全旭率領當時的全家軍抵達遼南四州的時候,一邊移民,一邊屯田,然后進行擴軍。
等全家軍練成,立馬跑到沈陽砍人,先把沈陽周邊占據了下來,隨后又打了廣寧之戰,然后就是進攻臺灣、打完臺灣,又接著去打日本九州,沒等九州打服,又回頭拿下了呂宋,然后就是瓊州府大戰、平定鄭芝龍之后,又組織南下兵團,進攻中南半島……
戰爭已經成為全旭控制地區百姓生活中的一部份了,幾乎每年都在打仗,沒個消停的時候。
長時間處于戰爭狀態,現在商國地區的百姓的性格自然也受到影響,變得很野了,哪怕是民兵部隊,在所過之出,遇到各種小部落,也上前參與馴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