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八章黃袍加身
全旭望著李信:“你這是準備給我來一個黃袍加身?”
事實上,全旭非常清楚工業黨內部以及商國內部的想法,他最初以朦朧的意識形態,成立了工業黨,然而,這個組織就像人工智能一樣,慢慢進化,擁有了自主的意志和智慧,知道如何來選擇最符合利益的最大化。
全旭為什么不愿意當皇帝?
幾乎(讀者)所有人都認為,皇帝可以一言九鼎,說一不二,想殺誰就殺誰,想做什么就會做什么。
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中國的封建制度早已決定了,皇帝和大臣之間并非主仆關系,哪怕是滿清時期,皇帝和大臣當成奴才,可嘴里喊著奴才,就是真正的奴才了嗎?就是真正的臣服嗎?
其實并不是如此,中國的大臣和皇帝的關系,類似于后世企業的董事長,與股東、總經理、經理之類的管理人員的關系。
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下屬,這樣的人通常都是沒有什么能力,他們最大的能力就是砸鍋,但凡有點能力的人,都希望擁有絕對的權力,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全旭不當皇帝的時候,工業黨的內部和商國都會盯著大明朝廷,盯著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該出手的時候,果斷出手,該火上澆油,那就火上澆油。
就像這次崇禎皇帝帶著二十多萬人馬和民夫北伐建奴,以大明青黃不接的時候,朝廷根本就無法組織起來如此規模龐大的北伐戰爭,所需要的鎧甲和輜重,如果大明朝廷有這么高效,那也不至于被建奴打得這么慘。
全旭曾經查閱過資料,這批錢財和物資,其實來自遼東,其實不光是文臣集團想蠱惑著崇禎北伐,事實上,遼東的那些商人集團也在背后推波助瀾。
全旭不想現在當皇帝,就是因為他需要等遼東的教育體系成熟成起,培養出足夠的人才,即使商國官職目前最大的沈明澤,今年不過三十九歲,在政界里,三十九歲的官員,可以說是年輕有為。
更何況李信這種身居常委級別的高官,居然剛剛三十歲出頭,李信比全旭還小一歲,既使朱尋,也不過四十三歲,陳應剛剛四十歲,別看袁世卿看上去像個老頭,事實上,他才三十八歲。
年輕代表著激情,也代表活力,更代表著冒進。
全旭想等他培養的人才可以成為頂梁柱,獨當一面,事實上從金梯書院開始,到現在為止,他培養的政務方面的人才,超過九成還有縣級混著,只有極個別的做到議事府參議或代表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