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一章誰敢弒君
全旭也非常清楚,只有白紙才能描畫出最美的藍圖,想在一張滿是污垢的紙上面作畫是不可能的,哪怕是畫圣也做不到。
所以,他一直都是在拿到白紙。
論經營環境,大名府其實遠比當初的遼東要好,經營遼東的難度,遠超大名府數倍,但是,全旭選擇了遼東,因為,那個時候,遼東就是一張白紙。
所以,全旭毫無阻力的推行自己的新政,建設了一個擁有基業工業的遼東,一個繁榮的遼東,一個富強的遼東。
現在的遼東,除了北鎮議事府、安東議事府和黑水議事府這三府的基礎設施稍差之外,整個商國下轄的呂宋、臺灣、瓊州府、河套議事府和南陽議事府,百姓人均年收入是每年都會統計的數字。
這個數字,與后世的統計不一樣,如果隨便找個人和馬云一起統計,那人均資產和收入,將沒有任何意義。
商國的統計局做出的統計是分職業類別,以農民、工人和普通百姓作為最直觀的統計數據來參考施政政策調整的基礎依據。
就以過去的崇禎八年為例,農民的人均收入,依然是最低的,哪怕全旭給商國百姓分發了人均一百畝田,大部分農民的收入在一百二十兩銀子至一百五十兩銀子之間。工人群體的收入,比種工稍微高些,在一百五十兩銀子至二百兩銀子之間。
技術人員屬于中高收入人群,這個懸殊更大,高級技術人員收入一千兩甚至五千兩銀子屬于正常現象,個別人員再加上發明專利技術的分成,收入幾萬兩銀子甚至十幾萬兩銀子也不是沒有。
相較而言,大明內部,即使是擁有良田千畝以上的小地主,其實收入遠遠沒有商國的普通農民收入高,但是那些士紳階層,就完全不一樣了,根據就沒有統計的渠道和環境,就像一個士紳家族,哪怕一畝地的收入都沒有,一次行賄可以收幾萬兩銀子或者幾十萬兩銀子。
對于接下來的戰事,全旭沒有管,也沒有操心,好在,此時商國的總參謀部的參謀團隊已經足夠豪華,人人各司其職,即使全旭什么事情都不問,他們也能把戰略目標執行好。
李信首先大量哨騎和情報人員給放了出去,緊緊盯著京津一帶的風吹草動,同時加強與剛剛改編的第十六師的聯系,確保對第十六師的控制。
在李信的指揮下,第一師、第九師、以及近衛軍十幾萬大軍,兵分三路,沿著南下的戰略要點準備一一拔除。
雖然全家軍擁有著絕對的火力上的優勢,可是李信和全家軍總參謀部,把全旭的戰略思想:“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發揮得淋漓盡致。
滿軍軍隊現在依托著長城防線,重點防御,集中大部分兵力,在攻下北京之后乘勢南下。
李信只是想借他們之手割掉這個國家身上的毒瘤,從來沒有想過要把這錦繡江山讓給他們。
隨著全家軍十八個旅的兵力,集體南下,從西至懷來,東至遷山海關長達一千余里的范圍內,向清軍發起了進攻。
全家軍依舊發揮了他們不動如山,侵略如火的特點,十八個旅,一百零八個團,動用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火炮共計一千余門,向清軍發起了排山倒海的進攻。
事實上早已證明,在冷兵器時代,長城是難以逾越的天塹,在熱兵器時代,長城的功能卻被嚴重削弱了。
在這次的進攻中,全家軍第一次投入了熱氣球,進入立體打擊,即使是清軍的神射手,在二三百米的高空中,面對熱氣球也是有心無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