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零章自愿為奴伺候皇上
全旭對于孫承宗是無比欽佩的,可以好不夸張的說,整個大明能讓全旭佩服的人不多,孫承宗絕對可以排在前三。
全旭讓人調查過孫承宗,孫承宗家中的田畝約四萬余畝,在明朝這個數字,屬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當然,要分跟誰比。
如果跟庶民或小地主比,四萬畝土地自然不少,可問題是孫承宗是當朝內閣大學士,他這點地就是非常少的,全旭的都是袁可立,官職也沒有孫承宗大,但是在歸德府,袁府也有六萬余畝田地。
當然,這些田產其實大部分都是掛靠用來避稅的,在袁樞成為商國國防部長的時候,歸德府袁府的田地就被侯恂給整沒了。
就像侯恂,官職一直沒有孫承宗的大,可問題是,僅僅歸德府一地,侯府名下的田畝就多達七十萬畝,另外在夏邑、永城也有多處田莊。如果都算上,侯恂的田地超過百萬畝,如果放在其他地方,估計一個縣都沒有一百萬畝地。
但是歸德府是華北平原的精華部分,境內都是平原地帶,而且屬于黃泛區的邊緣地帶,土地肥沃。
孫承宗可以不被抄家,但是,卻需要讓他退掉多余的土地,中原本來就人多地少,你老孫家占據那么多,人家百姓怎么活?
不過,全旭想了一個辦法。
可以置換,在孫承宗高陽境內的土地與地廣人稀的地方遷徙,比如說,現在遼陽府已經沒有多少空余的土地了,可是像黑水府、安東府還有很多,如果孫承宗愿意過去換,四萬畝地,可以換四十萬畝,或者六十萬畝。
其實在全旭建立新的大明之后,雖然他沒有正式登基,可問題是,整個北方的士紳都擔心受怕。
為了擔心被抄家,無數士紳都拖家帶口,向南方跑,或者是尋找關系網絡,托關系,中國是一個人情化的社會。
面對越來越多尋找關系的士紳,沈明澤終于還是站出來反對全旭的意見:“陛下,您總不能把天下士紳都逼走吧?”
“走,他們往哪里走?”
“南京六部直接拒絕了我們的和談使者,北直隸的士紳超過三分之二都跑到了江南,長此以往,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全旭笑道:“我們能有什么麻煩?”
“士紳……”
沈明澤張了張嘴,卻發現士紳與皇帝之間的那種關系,在全旭這里根本就不存在了,任何人當了皇帝,都需要士紳穩定地方,都需要借助士紳之力來統治地方。
要說治理地方,全旭需要的是百姓,是全家軍士兵。
從崇禎二年開始組建全家軍,全家軍在最初的時候,人員少,年齡大的也有,只要沒有超過十四歲,不超過四十五歲都可以參加。
然而,隨著全旭的權力越來越大,全家軍就開始不斷擴軍,不斷招募士兵,因傷退役的士兵,安置在地方。
年齡大的士兵,安置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