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百五十兩銀子,已經不算高了,一名熟練的刺繡工,一個月也能掙到八十至一百五十兩銀子,一名熟練的機械工,一年也能掙到三百五至六百兩銀子。
全氏大明和朱氏大明的最大區別就是支出方式不一樣,可以說,朱氏大明財政支出要占到國家財政支出的七成,剩下三成是軍費。
而全氏大明開支最大的其實并不是軍費,而是教育方面的支出,教育部支出給整個教育部的人員俸祿和福利,只有不到三十萬兩銀子。
當然,從一點上可以看出,全氏大明把官員精簡到了什么程度,但是,教育部的開支在一億六千萬兩銀子,是全氏大明的財政無底洞。
相對而言,軍費只是略低于教育支出。
在所有人都放假的時候,只有全旭這個大明皇帝卻不能得到片刻的歇息,主要是因為全旭得到了墨鏵的邀請,參與了飛天的二次設計。
這一次試驗成功了,墨鏵從一名少年木匠那里得到了靈感,這名少年木匠叫徐正明,是吳縣人。世代木匠,他自幼小在和別人閑聊時,聽說了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中“奇肱國人造”飛車的神話故事。于是,便萌了創造飛車的想法。徐正明在經歷了十多次失敗以后,在《大明時報》上,看到了墨家巨資制造了熱氣球,不過卻因而失敗的消息。
這名剛剛年滿十六歲少年,就背著一整套的木工工具,北上京城,他拜入墨鏵門下,這名天賦過人的少年,受到了墨鏵的喜愛,徐正明也因而成為了墨鏵的第三名入室弟子。
經過少年工匠徐正明的啟發,墨鏵采取多齒輪并裝的方式,腳踏踏板上下之旋轉,風旋疾馳可以給熱氣球提供可以轉向的動力。
鼎新元年正月十二日,在京城景山實驗場,在一千多名工匠與全旭這個皇帝的見證下,旁邊士兵解開了捆綁著熱氣球的繩子,隨著熱氣球緩緩升空。
全旭用望遠鏡看著這架帶著人力微動力的機械,期待著他的表演。
在熱氣球升起兩百多米的空中時,在風地推動向,熱氣球沿著東南方飛行。
“開始試驗!”
在對講機里傳來命令之后,熱氣球上一名操作員開始操作著方向舵,并且踩動了踏板,隨著螺旋的葉片開始轉動,這只熱氣球在旋翼的動力帶動下,飛到紫禁城的上空,又朝著景山方向飛來。
雖然飛行速度相當慢,慢得可以讓人流淚,但是,現場卻響起了激烈的歡呼聲。
這還是第一次采取人力,可以在空中調轉熱氣球的飛行方向,雖然早在長城之戰以及北京景山之戰中,全旭已經投入了熱氣球作戰,不過,那個時候,熱氣球還只是一個玩具,只可以順風跑。
“成功了!”
全旭有些哭笑不得的道:“是啊,成功了,任何事情都不用害怕困難,只要用心去做,總會有成功的可能!”
他并不想打擊墨鏵的積極性,可是這個研究方向歪了啊。
“你叫徐正明!”
“回……稟,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