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艘大型海船,在海面上顯得非常壯觀,不過,海倫娜發現她的船隊,其實并不是最大的,規模最大的船隊,數量超過三四百艘。
這支船隊從登州出發,在登州裝滿了鋼筋和水泥,前進中南半島,在中南半島修建沿海的高速公路。
全旭對于中南半島的規劃,則是一個原材料的基礎,不建設任何基礎工業,甚至連城池也沒有采取鋼筋水泥結構。
在長達三四年的戰斗中,很多安南人其實也逃進了深山,將來他們會反撲,針對這個問題,南下軍團全旭還不準備解散,讓他們鎮的形式駐扎,充當建設兵團。
就在海倫娜前往歐洲的時候,全旭在北京城接見了平定南京之變的大功臣閻應元、陳明遇等人,同時包括侯恂和阮大鉞、馬士英、史可法等人。
史可法態度非常惡劣,雖然沒有破口大罵全旭,卻也拒不投降。
不過,全旭卻沒有接見他們這些人,歷史只是歷史,只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上,他們有他們的堅持。
就像馬士英,在后世對他的評價也可以說是非常偏激,有人說他是忠臣,有人說他是奸臣,也有人罵他是廢物。
可是,事實上,他與史可法一樣,都是書生之見,節操雖然有,治國能力卻沒有。
全旭不差一碗飯,可以養著,讓他們看看全氏大明,與朱氏大明的真正區別。
至于侯恂,卻錦衣衛詔獄伺候,錦衣衛三次抄了侯恂在北京、南京,以及歸德府老家,此時,沒有經過兵災,全旭卻心里想著前往秦淮河河畔看看秦淮八艷。
“臣閻應元,拜見陛下!”
全旭雖然很是隨和,也沒有架子,可是在大臣們眼中,這個天子,越來越有威嚴了。
這其實都是心理作用,所謂的上位者氣勢,說出來玄之又玄,其實,不過是自信而已。老板見自己員工,不必揣測員工是什么心思,也不必想著他有什么忌諱,非常淡定和從容。
但是,員工見老板,那就有些忐忑不安了。
“此番平定南京之亂,皕亨之功,堪比戚羅!”
戚,就是現在的安東都督戚元弼,他已經成為了遠東六省的都督。羅世明則從全旭的一個看家護院,一步一步成為第六旅的旅長,第六師的師長。
雖然這是按部就班的晉升,可是羅世明卻表現了較強的能力,第六師是大明全家陸軍的一個奇葩,最多的時候擁有十三個旅,兵力比兩個師還要多。
通常而言,能夠統領十萬人軍隊的都是大將之材,而羅世明則在短短七八年的時間內,成長為一個大將之材,這說明他背后的努力肯定不少。
閻應元自然知道戚羅是代指戚元弼和羅世明,他有些謙虛的道:“托陛下洪福,臣此番僥幸平定亂軍,皆乃將士用命,臣不敢貪功。”
“那是自然,不過若無皕亨運籌帷幄,當機立斷,焉有這般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