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侶,江海回思耕釣人。
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塵。
升平時節逢公道,不覺龍門是險驚。(PS:別問是不是原創,抄的,九燈沒這文采。)
這位學子看年紀已經是有三十來歲了,是多次府試未過者,自然也是研究過詩詞之道,這一次高中甲榜第七名,也是百感交集。
這首詩一出,全場一片喝彩,尤其是不少屢次府試未中者,更是感同身受,一時紅了眼眶。
有了這位之后,其他學子也是紛紛開口,有做詩的,也有做詞的,旁邊府衙的書吏更是在一旁摘錄,只要在場做詩的學子們,將來有金榜題名的,那今日發生之事,日后便是一則美談。
一位,兩位……
當十來位學子多展露了才藝之后,眾人的目光又落在了易云的身上,很多人都等著易云起身作詩詞,作為案首,如果今天露怯不寫一首的話,那可就要成為笑話的。
“小姐,這些人分明就是欺負易公子,易公子才多大,一心專研府試,又怎么會去研究詩詞,這些讀書人真的是太壞了。”
在靠著偏僻的一桌宴席上,一位清秀男子正小聲朝著身邊的面容清秀的公子哥低語,這兩位正是女扮男裝的蘇怡和她的丫鬟。
雖然是個丫鬟,但因為知道自家小姐和要參加府試的易公子有了婚約,小丫鬟也是偷偷的去打聽了一下府試的情況的,也知道府試不考詩詞,覺得易公子能夠奪取案首,靠的是文章寫的好。
現在這些學子們,出來作詩詞的,都是三十多歲的,比易公子多讀了十幾年書,這就是在欺負易公子,不然看看和易公子年紀差不多的那些學子,怎么沒有一個站出來作詩詞,不就是因為不精通嗎?
“易案首,可不要再藏拙了,就讓我等欣賞下易案首的才華。”
“對,易案首才華過人,也讓在場鄉親父老,見識下案首的文采。”
看了眼這些學子幸災樂禍的眼神,易云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站起身,而看到他的舉動,現場一瞬間安靜下來,知道易案首這是要出手了。
“剛剛諸位同窗吟誦期間,我這心中也是略有所得,煩勞書吏借紙筆一用。”
易云話說完,那摘錄的書吏連忙是把紙筆給遞上,而在場眾人看到易云的舉動,便也是知道,易案首對自己所做詩詞必然很有自信,不然不會自己親自動筆。
唰!
易云提筆沾墨,眾人只見毛筆在紙張上筆走游龍,可寫完一頁之后,卻發現易案首依然沒有停下,表情便是有些好奇,易案首難道文思泉涌,寫的不止一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