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雅瑩也不確定,“應該是的。”
旁桌的一位大叔聽了艾雅瑩她們的對話,說,“一看,你們就不是常來街上買菜的。要不,怎么會不知道他們兩人的事。”
知道內情的人來了,小冬來了興趣,“大叔,他們兩個,是發生什么事了嗎?”
大叔吃著餛飩,說,“這街上,就他們兩家賣竹筍的。一開始是那家男的先賣的竹篩,半年后,那家女的才開始賣。”
“那女賣的就是三文錢一斤,而男賣的是五文錢一斤。一樣的竹筍,一樣的重量,大家買的自然是便宜那一家。”
“買的時候,只知道便宜,沒怎么注意到竹筍。等買了回去后,才發現,這竹筍并沒有曬干。”
“要是不注意,放在家里長些日子,這還發霉了,臭了,不能吃。”
“這吃了,也發現沒有之前的好吃,這個特別的酸。”
“沒曬干的竹篩壓秤,自然就比干的竹筍便宜。可那會大家不知道,這知道了,大家也就不買了。”
“這兩年,那女的哪里,已經沒有什么人去買了。除了偶爾幾個沒有買過竹筍,貪小便宜的人才回過去買。”
小冬明了,“這做的黑心事,也不怕遭報應。”
大叔立馬說,“還真的是糟了報應。”
“去年,她娘在街上走著走著,人突然倒了下去,之后就沒了。”
“大家都說是她做的缺德事,這才回報到她家里人身上的。可是她不相信,繼續賣著。”
“結果她娘死后不久,她小弟在三個月后,上山撿柴,摔下坡,把腳給摔骨折了。”
“大家都說是她做的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事,可她不信,依然這樣賣竹筍。而這兩年,她娘家婆家是真的出了不少事的。”
小冬聽了,只覺得這是罪有應得。
而艾雅瑩就認為,這應該是巧合,沒有這一說的。可是,這個老板娘這樣做,確實缺德。
她問大叔,“大叔,您知道的可真的是清楚?”
大叔笑道,“我和她一個村的,我就在她家隔壁。她家的事,在我們村里都已經傳開來了。”
艾雅瑩懂了,那就難怪,他怎的那么清楚這些事。
吃完餛飩,艾雅瑩兩人繼續走在街上。突然天上下了雨,她們就在附近一處屋檐下躲雨。
沒多久,一個嬸子撐著雨傘,提著菜籃子回來。
她見到艾雅瑩她們,手指著門,要請她們進去躲雨。
這雨是越下越大,加上衣服淋濕不少,艾雅瑩也感到冷意,也就和人一起進去了。
進到廳里,啞嬸指著凳子,讓艾雅瑩她們坐著。她做了倒茶的動作,就出去了。
等人走了后,小東小聲問道,“小姐,她是不是啞的?”
艾雅瑩搖頭,說,“這不清楚的事,我們不要隨便就下定論。或許是她不喜歡說話,或者不善言語,面對陌生的我們,這才不出聲的。”
她叮囑小冬,“這話,你就不要再說了。等會人來了,也不要問她什么。既然人家不說,我們也不要太過多話,能點頭搖頭的,就不要說話。”
小冬點頭,“我知道的,小姐,我不會多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