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谷縣北門外,有一片不算大的松林。
據說是前朝哪個大官在告老還鄉之后,特意花了大價錢造出來的修身養性之所,雖年代久遠,但林子的布局依舊秀美,一春一秋的時候,經常有才子佳人來此踏青。
不過由于地勢關系,最中心的位置上,一直有一片區域被柵欄圍了起來,再加上林密草叢雜亂,少有人觸及到這里。
就連常年混跡于此的樵夫獵人們,都不知道山石背后,竟還有一處別致雅舍。
不過今天,年久失修的雅舍當中,卻多了一個仙風道骨的老道士。
他一身淡青色的道袍,長髯垂胸,白眉隨風而動,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得道高人的形象。
再加上身邊一個粉雕玉砌般的小道童,氣質就更像那么回事兒了。
難怪混跡江湖多年的老路,也迷迷糊糊的中了套子。
此人正是遠道而來的羅真人。
從決定出發到抵達陽谷縣附近,只用了不到兩個時辰。
而就是這一個晚上加兩個時辰,卻令陽谷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望著遠處壓城黑云,小道童還有些迷茫。
他努力的抱著手中紫玉銀絲拂塵,不讓銀絲垂下沾染灰塵。
“觀主,我們停在這里做什么,陽谷縣還在十里之外,景陽岡更足有三四十里地,不應該再趕趕路么?”
羅道長呵呵輕笑:“童兒啊,咱們這次出來可不是降妖除魔的,而是來看戲的。
看戲距離要拿捏好,太近了,容易影響戲子們情緒,太遠了呢,又影響觀看的效果。
這里算是不錯的位置了!這雅舍雖有些荒蕪,對于我等修道之人來說,卻正合適。看戲累了還能落腳休息,比荒村野店要好得多啊!將玉葫蘆拿出來吧!”
羅道長輕笑一聲伸出手掌。
小道童聽得半懂不懂,他年紀太小,不能解其話中深意,但也知道觀主說了這么多,十有**是打定了主意的。
他連忙應了一聲,從懷中取出了一個巴掌大小的玉葫蘆。
羅道長接過,左手托在掌心,右手食指虛劃。
也不見有何接觸,葫蘆嘴兒就忽然自動打開,緊接著一道清澈的激流飛射而出。
他哈哈一笑,右手迎著水流畫了個圓圈,向前微微一推,水流頓時規規矩矩的纏繞了起來,組成了一個碩大的圓盤。
圓盤不停的旋轉,逐漸延展拉長,形成磨盤大小的鏡面。
表面上看,水精靜止在了半空中,實際上卻化為了細絲般的水流時刻旋轉著。
隨著羅道長屈指輕彈,鏡面忽然蕩開波紋,浮現出了一層薄薄的霧氣。
“在哪里?在哪里哦,找到了!散開!”
他一聲輕喝,水鏡上的薄霧氣逐漸拉開,露出居高臨下的城市鳥瞰圖,隨著圖形放大,城市的景象也逐漸清晰起來。
小道童忽然驚呼道:“是陽谷縣。觀主你快看!”
水鏡中的陽谷縣內,一道墨色的光柱沖天而起直接插到了云層。
由光芒而組成的符咒,憑空懸浮在西門大宅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