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聽著這話,眼中一奇。
雖說這《三國演義》只是小說,和真正的歷史以及歷史上發生的戰爭有著很大的區別。
但這本書中一樣蘊含著兵法謀略,戰爭的藝術同樣展現的非常完美。
畢竟,羅貫中可不是什么落魄文人,對于戰爭全靠自己的想象。相反,羅貫中作為曾經張士誠手下的謀士,是真真切切的目睹過戰爭的全過程的。
他清楚的知道如何描繪戰爭恢弘的場面。
尤其是很多時候,羅貫中也是直接取材現實中的事件,就比如羅貫中現在正在寫的赤壁之戰,就是以老朱和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為藍本,進行的一次藝術加工。
也正是因為有著現實的例子擺在這里,羅貫中對于書中這場大戰的刻畫,才有了入木三分的效果。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三國演義》有著學習的價值。
朱標還清楚的記得,后世的韃清,剛開始起兵的時候,學習兵法謀略就是以《三國演義》為起點。
而這,也給了朱標一些啟發。
要知道,目前軍中許多士卒實際上和韃清的兵沒什么兩樣,一樣的大字不認識幾個。
教授兵法一系列的課程,對于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過深奧了!
根本就聽不懂,也學不會。
《孫子兵法》這類奇書是為了給一些有軍事基礎的人來學習的,給初學者,實在是不大合適。
可是這《三國演義》就正好。
有著故事打底,這內容就不那么枯燥乏味,對于初學者實在是友善度拉滿。
兵法謀略記不住,難道這《三國演義》里面的一個一個小故事也記不住?記住了照葫蘆畫瓢也不會?
而眼下軍中的士卒需要學習這些兵法嗎?
答案是需要的,短期來看,軍中的不少士卒即將面臨退役,然后要被下放到地方上,作為巡檢司一員,維持大明的基層治安。
那清掃土匪這些工作,必然是要訴諸武力的,這其中自然是不能蠻干硬干。
對于厲害的敵人這《三國演義》就顯得幼稚,可是,對付那些同樣大字不認識幾個的土匪,還是有作用的。
而長期來看,這對于提升大明軍隊基層士卒的軍事素養,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朱標將這件事記在心中,看著正在燒火的老三問道:“老三,你這書在學府賣什么價錢?”
“老三這家伙單章回賣兩文錢一章,然后全訂精裝版本的賣一百文……”
朱標算了算,當即就笑道:“老三,你這貌似也不是太黑啊!”
“還不黑?”朱樉不禁有些無語,道:“賣這些書,拋去成本,老三他賺的利潤起碼都有五成以上,尤其是別人買的越多,他越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