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初他悍然下令屠殺西境貴族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將會迎來貴族勢力的反彈。
奧柏倫是一個破壞了規則的人,韋賽里斯也是。
但是貴族們沒有膽量去找韋賽里斯和多斯拉克人的麻煩,因為他們還不想成為巨龍的一頓午餐或者和連言語都不通的野蠻人講道理,敢于反抗君王的貴族下場已經都被看到了。
因此他們只能把所有矛頭都放在了多恩親王的身上。
他是一個蠻夷,未曾開化的多恩人,他破壞了貴族游戲的規則,仇恨不牽連家人,更加不應該斬草除根。
例如‘卡斯特梅的雨季’這樣的先例打開、放任,大家都互相屠殺,也就不會有這么多傳承數千年的家族。他們早就相愛相殺,互相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奧柏倫在返回君臨之前其實就已經收到了大量七國貴族的彈劾和抗議。
鐵王座或許是迫于壓力功過相抵沒有對他進行冊封,或許也是因為奧柏倫背后龐大的勢力所致。
他已經封無可封了,如果再冊封幾乎就是鐵王座下第二個‘國王’。
奧柏倫身為多恩親王,背后擁有實力強大的多恩作為后盾,他同樣作為第二軍團的統帥,手握兩萬能征慣戰的王國士兵。
而且他還是國王的外戚勢力,自古以來外戚干政便是充滿了血腥的內部斗爭,而坦格利安家族外戚干政的故事同樣也是如此。
如果再給奧柏倫冊封一地總督恐怕會難以收場。
因此御前議會做出商議的時候奧柏倫自己作為法務大臣也在場,他自己提出了不做封賞,不出風頭,平穩過渡的要求。
在這一場權力的游戲之中,許許多多諸如培提爾·貝里席這樣的人,為了更進一步而絞盡腦汁,不惜施展一切陰謀詭計。
然而對于真正聰明并且理智的人來說,后退一步往往才有更加廣闊的天空。
奧柏倫冷靜的提出后退一步,自然得到了御前議會的一致贊同。
因此他很早之前就知道了總督席位之中沒有自己的名字,但他依然還是王國的法務大臣,掌握僅次于國王的裁決權,甚至高于各地總督,手握兩萬重兵,駐扎在御林附近,拱衛首都。
奧柏倫的選擇是理智的,在最后關頭勇于后退一步保全了現有的權勢。
而冊封大典的儀式還沒有結束,維斯特洛所有的外姓總督全都被冊封完畢,還剩下的幾個問題,例如海外城邦、多斯拉克人問題、還有多恩問題則是早就已經有了解決的答案。
海外安達洛斯和潘托斯不在分封序列之中,而是在此之前隱秘下詔授予。
韋賽里斯當初答應過伊利里歐賜予他一地總督的職位,因此他被提名為安達洛斯總督。
而駐守在英魂堡的第一軍團統帥貝西·喬伊斯因為黑霧相連,算是韋賽里斯最為信任和器重的將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