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者,即喜鵲之意也,世人由此將秦越人視之為吉祥的象征。
那被秦越人起死回生救了一命的虢國太子,更是棄國不就,一心一意拜在秦越人門下隨其學醫。
聽見管夷吾這滿口的稱贊,秦越人不由有些無奈的笑道:“先生說笑了,與先生之志相比,我這些聲名又算的了什么!”
兩人沒有見外,在一番見禮之后,管夷吾便將醫家弟子迎進了學宮之中。
待秦越人與先來的兩位前輩一番見禮之后,墨翟與孔丘頓時不由神情復雜的看了秦越人一眼,
兩人卻是難得的意見一致。
這秦越人……莫不是來砸場子的吧?
也無怪乎這兩位大賢多想,畢竟這隨身有著一國太子追隨的架勢,可不是他們倆可以比擬的。
虢太子雖然只是一小國太子,但是只要他愿意,日后遲早會執掌一國。
若是墨翟與孔丘有了這樣的弟子在,哪里還會理會管夷吾的邀請,早就一心培養其弟子了。
雖然墨翟與孔丘對于醫家到來的心情有些復雜,但是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
那便是有了醫家弟子在,墨家弟子與儒家門生終于能少受一些皮肉之苦了。
隨著這三位聞名列國的大賢到來,稷下學宮的名聲頓時一震。
雖然不少公卿心中或許未必贊同他們的主張,但是他們也心知這三人確實是人族之中難得的賢人智者。
于是本來一個個尚且矜持的大臣子弟、公族子嗣,頓時開始絡繹不絕的前來稷下學宮拜訪。
管夷吾早已預料到這般情況,故此他也沒有攔著這些人。而是早早的便立下了學宮法度:
學宮之內以學識為先,有仗勢欺人者,逐出學宮永不得入內!
在將齊桓公的公孫趕出學宮之后,臨淄城中的公卿貴族頓時心中凜然。
紛紛在家中對族中子弟耳提面命,切勿將他們在臨淄城的做派帶入學宮之中。
沒看見那管夷吾連國君的面子都不給么?
他們不知道,因為此事管夷吾倒是立威了。可是鮑叔牙可是費盡了三寸不爛之舌,方才安撫下國君的小脾氣。
還好齊桓公的孫子夠多,故此在惱怒了一陣管夷吾不給面子之后也就是算了,甚至還因此貶斥了一頓那小兔崽子的父親。
隨著管夷吾漸漸的將他多年游歷所得所感,化作一篇篇文章寫出來之后,稷下學宮之中就更熱鬧了。
這邊墨翟喊著‘兼相愛,交相利’,另一邊孔丘便言道‘為政以德’,故此治國當以禮治為主。
而管夷吾自從著述出世后,也有一干士子被他的法理學說折服。
整日主張著治國當‘法、禮并重’,或是外禮內法;反正終究是認為‘法治’,方為治國良方。
隨著三家弟子的相互詰難辯論,漸漸的本來只是隨波逐流前來聽講的公卿子弟們,開始真的被稷下學宮中的諸位賢者折服。
在墨翟與孔丘成為了稷下先生之后,便從聽講的學子之中選了不少誠心向學、可堪造就的士子,收為親傳弟子。
如此一來,本來便斗志激昂的諸位大賢,頓時便發現了稷下學宮的又一個好處,于是日常‘切磋’就變得更加頻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