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停下了,這里所有人都知道糧食的重要性。糧食生意在湯姆的產業中比重并不大,一開始只是出于船不走空的概念,逐漸形成了規模。
薩莉:“少爺,開拓團所有的糧庫都已經滿倉。政府還會照單全收么?這……”
糧食儲備是開拓團政府在做,只要還有地方放,湯姆或者其他人有糧食運抵,喬治全都要,價格當然是比東部市場價略高。
湯姆:“照做吧,我會在議會動議,把陳糧拿出去。也許還會興建更多的糧倉。”
開拓團的倉儲制度沒兩年,所謂的陳糧其實狀態良好。這里很多地方年降雨不過400毫米,氣候干燥。非常適合糧食儲備。基本上,每一個村落,都有大小不等的糧庫,
另外還有集中建設的成片糧倉,基本在警衛隊駐地附近。更有一些地下糧庫,不過因為興建成本高,并不多。
糧食儲備標準是,夠吃兩年,一年新,一年陳,可以來回倒騰。這雖然跟現代中國不能比,但已經能讓所有人安心了。
這導致一個現象就是,開拓團農民不再儲備太多的糧食。只留下口糧,多余的糧食通通賣給政府。換來貨幣用來改善生活條件。比如,修房子。這又導致市場的繁榮。
而開拓團封閉的貨幣政策,不承認任何非金屬貨幣,竭力維持物價的平穩,保護了所有人的財富。形成事實上的國中之國。這引人注目么?一點都不,因為很多州也是這么干的。
只不過他們沒開拓團自律,濫發紙幣到令人發指。實際上,如果沒有喬治和湯姆的堅持,開拓團也會走向這條路。
這個時代,沒有制度約束。只有理想主義者和自律才能做到這一點。
陳糧到期怎么辦?原計劃是釀酒。開拓團搞酒類生意的,不止湯姆一家。只不過種類不同,算是錯位經營。那個弄啤酒的議員,生意興旺的很,只是啤酒不耐儲存,跑不遠。湯姆的酒則賣到世界各地,量量也大,他比不了。
甚至還有幾個中國人在搞黃酒,不過都是剛起步,糧食用量不大。其他的比如搞葡萄酒的,不用主糧,不提。還有一樣耗費糧食的東西,由中國人帶來的,一經推出就火爆市場,那就是麥芽糖。
顯然,現在湯姆認為把所有“陳糧”都用來釀酒已經不合適了,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幾天后在丹佛的議會大樓里,湯姆提出提前取出一部分糧食運往北方時。所有人都委婉的表示反對。喬治更是直接反對。
“這不合理湯姆小子。運到北方,會增加運輸成本,還賣不出價錢。我們的收購價本來就高,這是妥妥的虧本生意。你腦袋進水了么?”
湯姆笑道:“指揮大人一直抱怨開拓團人口不足,勞動力短缺。如今,北方失業人口暴漲,正處于陷入饑餓的危險境地。這正是我們拉人的好時機。我認為,只要一些口糧就能把他們拉來,幾乎沒有其他成本。何樂而不為?”
眾人:“……”
湯姆是來建設美利堅的么?他是揮鋤頭挖墻腳的。戰爭?關我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