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舟取出打開,是個厚重的油布包裹。
“德國人留下來的?”
韓舟好奇,一層層打開,發現是4部線裝書,紙厚書薄。
封面左上角,寫著《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在永樂年間纂修完成后,只抄錄了一部,叫做“永樂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損,又重錄了一部,稱為“嘉靖副本”。全世界只有兩部。
正本早已消失,有可能給嘉靖皇帝陪葬。副本經歷朝代更迭、八國聯軍、RB侵華等,大多毀于火災和戰亂,也有相當一部分被后人以修書之名竊走,現今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各地。
現今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161冊,另外美國國會圖書館還藏有40冊,英國各地存有51冊,德國存有5冊,RB國會圖書館、RB東洋文庫……和日韓私人藏家都有收集,臺北故宮存有62冊。
韓舟翻了翻,3本經史子集,看不懂。
1本是弓箭兵器,宋代著名兵器,早已失傳的神臂弓,制作方法。
神臂弓,又稱神臂弩,北宋神宗時發明,弓身長三尺三,弦長二尺五,射程遠達二百四十多步。完顏宗弼《遺行府四帥書》曰:“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今付樣造之。”
宋代神兵,類似今天的東風快遞。
只有永樂大典有記載,永樂大典丟失后,就失傳了。
今天,被韓舟找到了。
小心把書包進油布包,放進背包的單獨隔層。
背包太重了,有點背不動了。韓舟下山。把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放進了車里。開車到另一個藏寶點,深青色光點。
開了一半,開不進去了,是深山,人跡罕至,背包繼續走,手持砍刀,劈開野草樹枝。
到下午三點鐘,看見一個池塘,幾只水鳥在嬉戲。
藏寶圖顯示的深青色光點,變成十幾個,淡青色的,在池塘里緩緩移動。
走進看,是一種嫩黃色的肥碩的水鴨,鴨嘴很大。
韓舟拿起手機,拍了幾張,放大看細節。
一怔。
這是可達鴨。
可達鴨,原產地在RB九州島,身體是黃色的,它有短小的尾巴和有蹼的腳掌。體型肥大而渾圓;體長20-35厘米,體重300-1200克。有一對相對短的翅膀,缺少了鳥類控制飛行肌肉的龍骨,不能飛,其翅膀不足以使它飛行,而只作為一般平衡,或在樹上跳下時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撐作用。體內儲存大量脂肪,使其體重冠絕同類。
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鳥類之一。
曾被維多利亞女王豢養為寵物,常常把玩。一時成為大英帝國的風尚,貴族和商人都爭相購買,導致了大規模的商業獵捕,很快野外滅絕。
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力極低。于20世紀中葉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