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從第二境進入第三境,更需要的是元氣的積累。
那么從第三境進入第四境,所需要的就是某種感悟,某種契機。
從誕生第一縷文氣開始,到最終將元氣轉換為一身的文氣,鍛造文骨,方入第四境。
正如當初在西渡寺之時遇到的儒生白良。
他愿意出手幫助空明大師除魔,除了空明大師德高望重的情誼之外,更多的就是希望能夠從空明大師手中的那一道《花轎集》。
并且希望利用《花轎集》中那位三百年前的君子神意來錘煉自身文氣,以期踏入第四境。
對于溫禪來說。
他不缺君子神意,但缺這第一縷文氣的醞養。
如今,解開青游鎮尸疫的背后真相。
身心得到釋放之際,卻是機緣巧合之下醞養出了第一縷文氣。
對于接下來的修行而言。
就簡單的多了。
溫禪將牧藍山交予他的那道君子筆墨從魚帽中取了出來。
這道君子筆墨,
當初牧藍山便希望通過考核的十四位學子能夠自行提名,一為考核,二為機緣。
筆墨中蘊藏了牧藍山的一縷神意,恰恰可以用來錘煉文氣。
溫禪將君子筆墨放在客房的書桌之上。
心神灌注其上。
對于牧藍山的筆墨,溫禪早有經歷。
算上那封信以及第二課考核中的《何處是歸程》,溫禪已經是第五次接觸到牧藍山的筆墨了。
早已有了豐富的經歷。
故而,在心神灌注在君子筆墨上之時。
心湖之中,
便悄然生成了一道云裳紙。
紙上書寫著“自省吾身”。
這四字,便是牧藍山這道筆墨上所書寫。
溫禪將意念沉入心湖之中。
如今的心湖上空,已經有了數道舉人筆墨。
最為明亮的當屬《刀光劍影》、《銅墻鐵壁》、《按兵束甲》。
這三道筆墨,早在溫禪尚未穿越過來之前,前身就已經感悟了先賢神意,經過十多年的打磨,最為得心應手。
此外。
李子通的《碧海連天》、牧藍山的《何處是歸程》兩道筆墨稍顯暗淡。
前者跟《銅墻鐵壁》類似,卻要弱于《銅墻鐵壁》,溫禪并不打算多做研究。
《何處是歸程》卻要比《按兵束甲》更為強橫。
在接下來的修行斗法中,溫禪也會逐漸減少《按兵束甲》的使用。
除了這五道筆墨之外。
牧藍山當初留下的《畫地為牢》以及《萬箭齊發》,在溫禪那十年追魂之旅中,多有研究,如今倒也快要點亮。
再就是現在這一幅《自省吾身》了。
也是心湖中最為暗淡的一道筆墨。
不過,很快就不是了。
溫禪收起意念,再次回到本體之中。
小桃生正坐在桌子對面,兩只小手撐著下巴,一動不動的盯著溫禪。
見到溫禪睜開雙眼,桃生便是嬉笑道:“秀才大哥,你剛才是不是神游天地去了?我聽說,道家學說中有道術可以使意念離體,遨游天地,一息百里。”
溫禪笑道:“那不是驅使意念,而是第五境修士可以使元嬰脫竅,算是一樁身外化身的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