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艘經清靈書院周慎術親自督造的畫舫并飛憑靠在湖畔,而是常年在清心湖中游蕩。
所有想要登船欣賞周慎術真跡的游客,都必須要先繳納一千元石。
這是一樁雞生蛋的生意。
只要前來谷平城清心湖游玩的游客,幾乎都會登舫看看。
而谷平城本地人,諸如叢鯤跟他那兩個公子哥同伴更是不止一次的登舫了。
婉拒了叢鯤想要替溫禪繳納一千元石門票的請求。
溫禪登上畫舫。
上了畫舫之后,監視的目光才消失。
看來,囊居跟那位陰司鐵筆判官的手,還不敢伸到周慎術的畫舫上來。
這艘畫舫有一個很奇怪的名字,叫“獨居客”。
是當年周慎術親自替畫舫取下的名字。
畫舫之上,還有周慎術親筆賜名的字帖。
一次可以登舫五人。
除了溫禪四人之外,還有一個女子儒生。
女子儒生跟溫禪等人并無交流,上了畫舫之后便獨自一人走進了船艙之中。
“獨居客”分設三層。
按照掌舵的老丈介紹,第一層中懸掛了數十幅周慎術年輕時的字帖,第二層中則是懸掛了三幅周慎術踏入第五境后寫下的字帖,第三層中則是掛了那副為這艘畫舫親筆賜名的字帖。
從掌舵老丈的意思里,可以知道。
最受歡迎的應該是第二層第三層。
按叢鯤的本來意思,是要直接去第二層看君子筆墨的。
但是,
當叢鯤見到溫禪停留在第一層后,便也停在了第一層。
正如掌舵老丈所說,第一層中有數十幅周慎術的字帖。
不過都不是君子筆墨。
以溫禪的見識,自是能看出來,這第一層的筆墨全都是周慎術還處在賢人境時寫下的筆墨。
落入溫禪眼簾中的船艙第一層中,
頭頂鑲嵌著數十顆散發著蒙蒙光亮的夜明珠,恰恰是可以讓游客可以清楚的看到懸掛的字帖。
每一道字帖都有經過裝裱。
裱框之上,銘刻有防止文氣泄露的法陣。
這也是,這艘“獨居客”在清心湖中經營十數年的原因。
每一道字帖中的筆墨,歷經十數年,被無數人觀摩之后,依舊保留著最為純粹的神意與文氣。
雖說都是第四境寫下的字帖,不過屆時的周慎術已經鑄造文骨,這些字帖中,所蘊藏的也都是文氣,對于現在的溫禪來說,最具有參考意義。
溫禪一幅幅字帖的看過去。
周慎術的筆墨跟牧藍山相比,更加輕靈。
字帖上的每個字,都仿佛是一個置身于山野之間的精靈一般,給人一種山外仙客的感覺。
從字可以看出一個人當時的心境。
僅從這第一層的字帖中,溫禪可以看出,周慎術處在賢人境時,心境頗為空明,字里行間,處處傳達著一種與世無爭的氣勢。
對于溫禪來說。
在看到這些字帖之時,體內經脈中的文氣魚兒像是見到了魚餌一般,不停的輾轉游蕩。
在溫禪將第一層的所有字帖全都看過一遍之后。
在某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