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他穿越之前,那段時間地球上剛好有兩個小國打了一仗,而在這場戰爭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軍事無人機的運用。
他看了新聞,也順便因為好奇,查了一下相關資料,所以算是有點了解。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場小國之間的戰爭本不應該引起那么多勢力的注意,但眾人沒想到的是,這場戰爭居然成為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國際級別的無人機戰爭。
無人機不再充當戰爭的配角,而是成體系地大規模投入到攻擊主力中,成為戰場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戰爭開始,率先攻擊的一方投入了大量的裝甲部隊,坦克、大炮、戰車,而另一方原本實力稍微弱一點,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選擇投入了大量的攻擊型無人機,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得了戰爭早期的勝利。
在戰爭開始的十幾天里,受到無人機攻擊的一方,不僅損失了大量的戰車、火炮、坦克,連導彈防空裝備、火控雷達等也相繼被無人機摧毀,地面部隊完全淪為待宰羔羊。
戰爭幾乎呈現出一面倒的局面。
決定戰爭勝敗的,不再是士氣和肉搏,而是無人機的技術水平,以及背后操作者的冷靜一擊。
這場戰爭的結果沒人在意,但里面軍事無人機表現出來的作用卻還是讓大家大吃一驚。
現代乃至未來戰爭是個什么樣子誰也說不明白,但在地球那個年代,人們認為信息將成為交戰雙方爭奪和控制的焦點。
而在這個趨勢下,各**事技術也在向智能化、網絡化、微型化、高超聲速,乃至無人化的方向發展。
而且在一定的技術限制下,無人機相比起有人駕駛的戰斗機有一些無法取代的優勢。
比如更快的反應速度,人類的反應時間不少于0.1秒,但AI的反應時間不超過一毫秒,兩者差了100多倍的反應時間。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這個反應速度的基礎上,可能無人機會再次獲得機動規避的能力。
其次就是更大的過載承受能力,人類的身體素質已經成為戰斗機機動性進一步提高的瓶頸。
戰斗機可以憑借材料和能源的快速迭代進行改進,但是人類的身體卻無法和設備的進化速度比,估計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最多只能承受11g,無人機似乎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快途徑。
再有就是,沒有訓練成本,不懼戰斗損失。
一個優秀的飛行員的訓練時間需要數年,AI下載到機載電腦只需要數秒,而且沒有成本。
這樣一來,大國利用無人機介入局部戰爭,不會再忌憚飛機被擊落,無非是錢的問題。
更不用說其他的優點,更輕,強度更高,隱身能力強,這些優勢似乎都在顯示無人機在人類戰爭的范圍內大有可為。
但這也是常規層面上,因為在地球上,有能力研發無人戰斗機的國家認為手頭戰斗機已經足夠碾壓那幾個大國之外的所有國家,而有這方面需求的國家則造不出來。
而那幾個大國嘛,在核威懾消失之前,基本不太可能打起來。
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最后打急眼了雙方還能保持最理智的決定,而不是朝著對方丟大伊萬!
剩下的就是倫理問題,其實本質上也是人工智能技術問題。
在無人機做不到和人一樣時,雖然幾個大國某些無人地面載具已經在對單兵目標的敵我識別率上超過了士兵的平均水平,但攻擊決定權仍然在士兵手里。
這是人類的糾結和矛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