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到了,那么我們就談談精金的開采問題吧,相信這是一次愉快的合作!”
“希望如此。”帝國皇女神情凝重,紅色瞳孔中隱隱透著期待。
……
藍星風起云涌。
公投事件在約翰內斯自治區和非南聯之間造成的余波和裂隙被深深的掩埋在表面的沉默之下。
而核武器引發的震蕩則如同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尤其是約翰內斯放出的消息,宣稱自己掌握有包括雷霆洲際戰略核導彈在內的多種型號導彈,可以全方位全天候的保護約翰內斯自治區的市民。
而幾大擁核國家,在大概測定了核武器的當量和投送能力之后,知道事實已成定局。
從核爆炸原理上講,藍星使用的洲際導彈搭載的核彈頭可分為裂變彈和聚變彈。
前者是第一代原子彈,爆炸當量較低,是放射性元素鈾或钚,利用中子源“點燃”超過臨界質量的彈芯,發生猛烈的自持式裂變反應,爆炸產生驚人的威力。
據推算,1千克鈾全部裂變放出的能量是1千克TNT炸藥爆炸能量的2000萬倍,即常說的“2萬噸TNT當量”。
后來,科學家又研制出聚變彈,又叫氫彈或熱核彈,這是第二代核彈。
它是利用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發生聚變而釋放出更加巨大的能量。
一般來講,裂變彈爆炸威力是幾百到幾萬噸TNT當量,而聚變彈往往達到百萬噸甚至千萬噸級的爆炸當量。
還有一種小當量但以發射大量高能中子為目的的核彈,直接殺傷威力極小,影響范圍有限。
但高能中子可以穿透大量物資的屏障殺傷生物質,剛出現的時候因為直接降低了核武器使用門檻因此被列入受條約監控的戰術裝置,不能直接部署。
不過該彈技術難度比聚變彈還大,除了幾大擁核強國,其他國家基本不可能擁有。
而根據此次直播核爆的威力,藍星幾大擁核國家結合自己的數據估計出了約翰內斯自治區擁有的核武器可能是成熟的氫彈。
要是按照往常情況,他們可能就會想方設法,通過經濟封鎖,外交圍堵,輿論討伐等等手段來使得約翰內斯放棄核武器。
但現在他們卻發現自己想要用圍追堵截的方式強迫約翰內斯自治區放棄核武器,似乎有些困難。
因為,在資本的世界里,不知不覺間,約翰內斯已經成為了藍星經濟版圖中不可缺少的一塊。
從那里發源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物醫學產業,幾乎達到了少了約翰內斯就無法發展的地步。
無論是利用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所從事的與電子信息產品相關的設備生產、硬件制造、系統集成、軟件開發等,還是與生物醫學緊密相關的制藥和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約翰內斯自治區都是無可取代的存在。
如果對其進行經濟封鎖,帶來的結果可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更不要說約翰內斯還有著第九區的存在。
所以諸多考慮之下,他們放棄了一開始就使用經濟封鎖的手段,轉而邀請約翰內斯自治區加入核武器限制條約。
對此約翰內斯自治區欣然接受,忽略了幾大國暗中不斷的小動作,表面上加入了條約,確認了擁護權力。
自此,整個菲州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都感覺到,似乎一個世界性強國將要從菲州這片落后的土地上誕生,那將會是前所未有的歷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