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下狀況吧。特地駐地被未知的軍隊襲擊,而且造成了重大傷亡是吧?”
“是這樣沒錯。”
“并且,很有可能,當他們獲勝之后,下一步會占據著門所在的相關區域對吧?”
“這……,如果不出意外,應該沒錯。”
“那么你們猜一猜,如果敵人占據了門之后他們會做什么?”
“他們會反攻霓虹?”
“誰又保證那些神秘的敵人不會呢?”
“那怎么辦,難道要破壞門嗎……”
“對,問題就在這里。我覺得把門破壞掉也沒關系,以后準備好之后再打開它怎么樣?”
“門可以關掉嗎?”
“如果我們炸掉霓虹本土的加固設施應該可以阻擋對方的入侵,只不過需要時間。”
“由特地派遣部隊拖延一段時間怎么樣。”
然后閣僚們都緊張了起來。
“太亂來了!兩萬多人的自衛官和裝備打算怎么辦!”
“關于裝備,送去的都是預定要更新的裝備,就算失去了也沒什么大的損失吧?
要說預料之外的事情,大概就是留在特地的隊員們居然有兩到三萬,這也不是說就會永久地失去他們。
雖然他們回來要費不少功夫,但探索新世界哪能沒有損失,而且終有一日會回來是肯定的。”
統合參謀長的話語傳達到大家耳中,參加安全保障會議的各位聽了參謀長過于冷靜的意見后,嚴峻的表情漸漸變得柔和。
面對事態的困難而大驚失措的他們也察覺到了,隨著事態的推移,必須得認真去考慮對方的提案。
國家的危機管理,舉例子的話就像是被食人細菌入侵的患者的外科手術。
從擦傷那樣的小傷口中入侵進去的食人細菌以每分鐘一毫米的速度擴散開來,毫不留情地去殺死、溶解人的手和腳。
為了從這種威脅之中保護人的性命,即便是疑似健康的部位,醫生也不得不去大膽地將其切除。
要說的話,危機管理是為了做出要將什么犧牲多少這個殘酷決斷而成立的。
快速作出判斷才能守住整體。最初開始就想要保住整體而遲疑猶豫的話反而會導致整體都沒法挽救。
結果就是收到患者“為什么,不過是擦傷而已?”的罵聲,但要是不這么做的話,只會導致患者的死亡,所以就必須要快速對狀況進行判斷、下決心、在堅定的態度下展開行動。
對于被舍棄的一方來說應該不是能夠忍得了的,但世上不存在溫柔的政治,政治本來就是這樣的存在。
領土、國民、資金和威信,還有使用實力時自衛官跟警務及海上保安官的性命。
本來是哪個都不能失去的。
但如果處于必須舍棄什么的狀況之下的話,就必須要排出優先順序,選出留下什么、舍棄什么。
當然,做出選擇時的價值觀、優先順序根據狀況、組織的存在目的的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