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國家和國家差距太大,大多數國家的士兵只是一份職業,而不是保家衛國的軍人,而在貧窮黑色菲洲,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他們怕死,但是不蠢,見到大勢已去,基本上剛剛見到自治區的軍隊,就里面舉手投降。
一時間戰俘的數量高達三十幾萬,繳獲的軍事準裝備不計其數,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沉重的壓力,處理戰俘可要比戰場上殺死他們難辦多了。前者需要吃喝拉撒,而后者只需要一顆子彈。
當然,遇到的困難比起收獲來說,只能說是暴富帶來的煩惱。
經過此次戰爭,自治區完整的吞并了非南聯的所有省份,面積直接變成之前的五倍,達到四百五十萬平方公里。
而相對于面積,人口數量的增長更多,直接增長了兩億,算上之前的自治區多年積攢的人口,總數超過四億,占據整個菲洲大陸的三分之一。在藍星上也終于算是一個人口大國。
四億人里,其中工人和高素質移民數量占了一億左右,三億是本地區人民。
在沈森的主導下,移民里,藍星大夏的移民人口最多,接近六千多萬。其他來自世界各個地區不同足已的人口有三千萬左右。他們構成了自治區前期發展的主要重工業動力。
而本行地區人民由于長時間缺乏教育和優秀理念,基本上經過培訓后從事輕工業和農業,以及接受軍事培訓,作為兵員補充。
按照這種情況,新接收的兩億本土群眾也差不多會這樣安置。不過比起以前,他們的工作并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待遇,同時下一代本土群眾的后代會接受很好教育,成為群星未來所有行業里的發展引擎。
無論怎樣說,完全吞下非南聯后,沈森才算是在藍星是有了和經濟科技實力與之匹配國際地位。
國土和人口是一種寶輝的資源,和平年代,社會組織中的生產和消耗,都需要足夠數量的資源和人口來完成。戰爭時期,龐大的人口和國境代表著戰爭潛力。
一個人口數量和國土面積上不去的國家,無論經濟有多好,國際話語權總是差點意思。
以前自治區雖然科技經濟實力都首屈一指,但國際地位總是不上不下,發揮不出應有的實力。
現在隨著戰爭帷幕的落下,藍星各國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只能眼睜睜看著自治區不斷吞下消化掉非南聯,并且日復一日,感受著對方與日俱增的國際影響力。
大約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自治區才勉勉強強將非南聯的遺產接收完畢。
緊隨其后,當天中午,煥然一新的自治區正式宣布建立新正權,國號群星。
它向全世界給出的解釋是,群星象征人類應該停止內斗,一起奔向星辰大海。
對此藍星各國嗤之以鼻,就在他們認為新成立的正權為了擴大影響力招搖過市的時候,群星向菲洲大陸各個國家發出了邀請,請他們共商大計,一起促進菲洲地區的發展。
號召發出去后不久,第一屆菲洲聯合大會便火急火燎的在約翰內斯順利召開,速度快到其他國家想興風作浪都來不及準備。
群星七年,三月十四日。
約翰內斯,科技會館。
菲洲現存三十四個國家的領導齊聚一堂,在各懷心事的等待中,見到了他們此次前來想要見到的主要目標。
群星的元首,沈森。
經過非南聯一戰,群星毫無疑問確定了它當之無愧的菲洲霸主地位,面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的邀請,沒有人敢不來。
只不過眾人沒想到,會議開始后,他們才見識到了群星真正的霸道。
“菲洲需要成立一個聯合組織,誰贊成,誰反對?”
群星的元首靜靜的坐在他的座位上,微笑著說出了這句讓在座幾十位各國領導人備感屈辱又無能為力的話。
在座的人不是傻子,知道成立聯合組織肯定不是對方好心送溫暖,無非就是希望群星加強對菲洲其他國家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