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詢吾大伯劉表要入駐襄陽就任刺史,汝等五族服還是不服?支持還是不支持?
得到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但事實呢?誰也不知道。
劉磐的臉憋的有些發紫……最終只能求教式的看向劉琦。
劉琦伸手拍了拍劉磐的肩膀,道:“我知堂兄為了嚴君上任的事情心急,想要急于探得五大宗族的態度,但咱們就算是上門拜訪,也不會得到任何實質性的訊息,他們心里想些什么,靠問是問不來的。”
“似此該如何?”劉磐抑郁道。
“去宜城縣衙。”劉琦露出了微笑,一條計策在他的腦海中醞釀而生:“會有人幫我們把這五家宗族的態度試出來的。”
……
宜城縣衙離他們所處的酒肆并不太遠,坐落在宜城縣正中,占地不多,僅過一畝,一縣首府建成這樣的規模,著實稱不上氣派。
劉琦向縣衙的公人出示了自己刺史掾史的任牘和符傳——所謂的符傳乃是官員用以通關跨州的符信,相同于路引文書和通關文牒。
縣衙的公人在確認劉琦身份之后,立刻向宜城縣令做了稟報,得知新任州刺史的佐官掾史蒞臨,宜城縣令李錚不敢怠慢,親自出來相迎。
“宜縣縣令李崢見過掾史,不知掾史親臨,怠慢之處,還請劉掾史見諒。”
劉琦告知對方自己是掾史,但沒有告知對方自己是劉表之子。
畢竟大局未定,眼下冒然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恐會有性命之危。
“縣尊客氣了,在下不過區區一百石掾史,何敢勞一縣之長親自相迎?”劉琦很是客氣地道。
李錚和藹笑道:“劉掾史這話說的,閣下乃刺史佐官,錚不過替刺史牧守一縣,內外之懸,豈能以官職而論乎?”
說到這,李錚向著劉琦身后看了看,卻只瞅到劉磐一人。
“掾史遠來荊州,怎只領一人?”
劉琦微笑道:“不瞞李縣尊,吾乃劉府君族中之人,劉府君欲來赴任,命在下先來做個前哨,故輕裝簡行爾。某在此向縣尊知會一聲,劉府君將不日即至宜城。”
劉琦身后的劉磐一聽這話,不由愣住了。
不日即至?
叔父他老人家不是最少得三個月之后才能到荊州嗎?
何時成了‘不日即至’?
“哦?”縣令李錚露出了詫異的神色,眼神一時間變的有些飄忽,但很快就又回歸常態。
不過他適才的些許變化,還是落在了劉琦的眼中。
“劉府君快到荊州了?還要來宜城暫居?”李錚笑著問道。
劉琦點頭道:“正是,所以在下才先行一步,先來此處,請李縣尊在宜城準備行轅居室,供劉府君暫居,府君會在此處置荊州公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