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印證對劉琦的猜測,蒯氏族長蒯良之弟蒯越,代表蔡瑁和蒯良暗中前往宜城去見劉琦。
到了宜縣,蒯越并沒有著急露面,而是暗中行事,以免惹出什么是非。
他派手下人去賄賂宜城縣吏,打聽劉琦的行蹤,想要在縣衙之外與其碰面。
事情就是這么湊巧,蒯越手下人帶回消息,劉琦此刻已經不在縣衙,而是前往周邊縣城,代表劉表實地探訪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后,蒯越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暗道:“真天助我也。”
只要他不在宜城縣衙見劉琦,這事就不會輕易傳到其他襄陽宗族的耳朵里,蔡氏和蒯氏就可進退自如。
打聽清楚劉琦的行程之后,蒯越便立刻宜城,追蹤其而去。
……
此時,劉琦本人則是在宜城廷掾的指引下,走訪到了臨沮縣。
臨沮縣縣令聽聞刺史掾史前來視察,大喜過望!
他立刻吩咐麾下的功曹使和主記室,此番一定要全力配合這位州掾史,好好展現一下自己的政績!
這可是他出人頭地,博取刺史青睞的天大良機!
臨沮縣令為迎接劉琦,材料準備的相當完善,且信心滿滿,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劉琦對他精心準備的那些政績簡牘沒有丁點興趣。
真的是一丁點都沒有。
與臨沮縣令見面之后,隨意寒暄了幾句,劉琦便單刀直入,說出了自己的目地。
“琦在宜城審閱南郡各縣在編將校名錄牘卷時,曾看到臨沮縣有一位軍司馬,姓黃名忠,字漢升,不知確有此人否?”
臨沮縣令見這位年輕掾史下地方視察,卻不問縣令、不問縣丞縣尉,連政務也不問,單單要問一個軍司馬,猶如被潑了一盆冷水,心中老大不高興。
但他再不高興,也得如實作答。
“確有此人。”臨沮縣令干巴巴地道:“臨沮縣在編兵卒共計八百人,由縣都尉總領,其下轄兩名軍司馬,各掌兩曲步卒,黃忠便是兩名軍司馬之一。”
劉琦聞言笑了,道:“煩勞縣尊將他引薦于我。”
“掾史來我臨沮縣,就要見黃忠一人?”臨沮縣令詫然問道。
“就見他一人。”
臨沮縣令心中苦澀,這一縣之中的官員不少,哪個不比黃忠重要?就算是武官,在黃忠之上還有一名都尉,對方身為州掾史,如何這般不識人才?
黃忠怎么就那么香呢!
但不管臨沮縣令心里有多不服氣,劉琦表了態,他就得照辦,有不服氣也不能說,只能憋著!
縣令派人將黃忠召了來。
在等待黃忠的期間,劉琦心中頗為興奮。
要鏟除荊州宗賊并成功的入主襄陽,就要擁有屬于自己的武裝力量。
而建立武裝力量的關鍵,是要有一位能夠統兵的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