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慧女勸父

          第一百二十五章 慧女勸父(3 / 3)

          但對董卓來說,這個入仕制度完全沒意義了,是障礙。

          在這個制度下朝廷任命的官吏,都是他的敵人。

          大漢各郡每年舉薦的兩百多孝廉基本都是太學的補郎出身,這些人進了雒陽郎署隨朝,每年遞增,只需十年就能積攢兩千個,二十年是四千,五十年是一萬人……

          這些孝廉每年只需要有三分之一下放到地方,數年之后,就可鋪滿整個大漢朝的州郡。

          若干年后,這些人中的佼佼者,基本都可以當上兩千石的郡守級,而接下來每年舉孝廉的參政名額,也都是由這些兩千石的郡守級人物把持著。

          毫無疑問,大部分的郡守都會把孝廉參政的名額,給予那些和他們同樣是出身于太學的補郎,而這些補郎舉孝廉入京后,又會下方到地方……若干年后又會出現一批新的兩千石郡守級人物,他們同樣還是會把大部分的孝廉名額給和他們一樣是太學生出身的補郎……

          這就是滾雪球原理。

          如此只需循環個兩三代人,孝廉參政的名額基本就算是被壟斷了。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那個直接給予或是通過他們給予名額的學子們間接給予下一代學子們名額的家族……滾雪球滾的最大的那個,就會得到一個極其響亮的評價:

          門生故吏遍天下!

          老袁家四世三公之所以牛逼,不是因為他們家四代人中代代出三公有多了不起,而是在這四代人參政期間,他們滾出了一個天下最大的雪球。

          與這個雪球相比,三公的爵位就是個屎。

          所以,以董卓目前的立場來說,他想在朝堂中以‘舉賢良’的方式去用自己該用的那些人,按正常流程,就得廢了太學,這無可厚非。

          而且歷史上,董卓也確實是這么做的,只不過是間接的。

          董卓火燒雒陽,遷百官至長安,在長安重新設立的官署機構中,并沒有太學……

          而這一點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當時那些割據各州的諸侯們的政治用人需求。

          在亂世中,太學補吏郎署孝廉這一套用人流程會給地方諸侯們用人帶去太多的掣肘。

          太學沒了,這個流程就不存在了。

          地方就可以隨意的用人唯親了。

          而地方在經過三十年的兼并之后,直到曹丕稱帝,大魏才在雒陽重建國立太學(這也屬于曹丕為了登基而向士族們所做的妥協)

          董卓眼下雖然沒有像是歷史上一樣焚燒雒陽,但廢太學對他而言,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

          蔡邕心中明白這點,所以他才左右為難。

          在他的眼中,看到的不是董卓欲廢太學的政治需求。

          他預見的,是太學一旦被廢,天下士大夫不得其命,文學不能得以傳承的恐怖時局。

          他阻止不了董卓廢太學。

          但他可以贈書,幫助劉表興州學。

          這也就是他左右為難的根本原因。

          “琰兒,你說,為父該究竟如何做才是?”蔡邕長嘆口氣,郁悶道。

          蔡琰面色如常,伸出蔥細白皙的手指,端起了桌案上的水盞,輕聲道:“父親,這盞中之水,若是不飲,放置于屋內,一日、兩日或是十日之后,便會干涸。”

          蔡邕不知道蔡琰為何突然要說這個,奇道:“昭姬何意?”

          蔡琰淺笑道:“女兒想問父親,若是不想讓這盞中水干涸,當以何法處之?”

          蔡邕皺了皺眉頭,思慮片刻,搖頭道:“不知,當用何法?”

          蔡琰微笑著,將那盞清水重新倒入桌案上的雙耳壺中。

          “若不想讓一盞水干涸,莫如將它匯于江海湖泊。”

          蔡邕的聞言露出若有所悟之色。

          蔡琰勸道:“父親既有志救天下禮樂學術,何惜萬卷藏書?莫如將其匯于江河,讓這萬卷典籍,不干涸于蔡家一池之中……這是女兒一點淺薄之見,還請父親斟酌。”

          最新小說: 不做女主做系統 特種兵:開局打爆一個連 紅樓潛龍 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明末:從游秦淮河開始 登基吧!大王! 紈绔小將軍 帝國大閑人 煙冥望阡陌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云龍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