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道:“蔡中郎放心,我離開陽人后,會在魯陽周遭尋妥帖之處安營,靜等朝廷消息,再做處置。”
蔡邕聞言這才放心。
他知道,劉琦這是在給自己時間呢。
回雒陽后,得趕快行事。
隨后,雒陽的三名使者辭別了劉琦,轉回雒陽去向董卓復命了。
……
李傕等人回到了雒陽之后,遂將這趟出使的個中詳情向董卓做了一番匯報。
董卓聽完之后,即令李傕將荊州方面奏請爵位的奏疏和劉焉的謀反罪證留下,著他們三人各自回去休息。
隨后,董卓在自己的廳堂,一邊仔細驗看那些簡牘,一邊思慮對策。
“荊州劉氏,倒也并不貪婪。”董卓慢悠悠地念叨道:“請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劉琦為南郡郡守,劉磐為長沙郡守……”
念叨完后,董卓看向李儒,道:“卿覺得如何?”
李儒點頭道:“不過分,可予之。”
董卓捋著自己的胡須,笑道:“一為州牧,一為湘江之西的郡守,一為漢江之地的郡守,雖然只有三位,卻是南北縱橫,將荊南荊北都囊括于其手了,劉景升倒是好手段……不愧是老夫一手扶持的,罷了,老夫便答應劉家父子。”
李儒拱手應道:“相國英明。”
兩千石的郡守之位,本不當輕易予人,按照正常的流程,至少也要在舉孝廉之后,歷經中央內外的諸多要職后,方可委派。
畢竟,漢朝這一百多個兩千石的郡守之職,是與九卿同列的地方之長,各州士族中為兩千石世家的,比起其他家族,無論是資源還是地位,都明顯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那是一道世家望族和士族之間紅色分界線。
但如今,朝政為董卓掌,一切的規矩和條例,卻是都該改改了。
這兩千石的流程,怕是不會再那般復雜。
其實,這也是秩序將亂的征兆之一。
董卓抿了抿嘴唇,道:“老夫雖然可答應劉氏父子這一牧二郡之職,然……有一個人的職務,老夫卻得替他改改。”
李儒奇道:“相國是不想敕劉表州牧?”
“不,劉景升的州牧和鎮南將軍還是要給的,不然不足矣安撫荊州劉氏之心,不僅如此,老夫回頭還要在劉表的山陽故籍劃出一縣予他做食邑,鎮南將軍都當了,好歹也得有個縣侯的爵位搭配上才是吧?老夫替劉景升想的也夠周到了,怕是他阿父都沒老夫這般心細。”
李儒聞言哈哈大笑。
他非常了解董卓。
相國如何會有這般好心,狠計怕是在后面。
“劉琦的南郡郡守……嗯,有些屈才了,這小子率軍北上,給老夫添了不少的麻煩,如何能予以以小郡?非得給他個大郡的兩千石坐坐才是……不如改一字,如何?”
李儒奇道:“相國想如何改一字?”
“卿以為,若老夫將劉琦這請要的南郡郡守改為南陽郡守……哈哈哈,這兩千石的南陽郡守,劉琦可當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