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宜縣之后,宜縣縣令李錚親自來迎接劉琦。
李錚昔日雖投靠了劉琦,卻畢竟是叛臣,本是沒有希望再擔任縣令之職,但劉琦顧念其誘殺張虎和陳生的功績,故而向劉表諫言,請劉表繼續讓李錚擔任宜縣縣令。
劉表答應了劉琦的舉薦,將李錚官復原職。
“末吏李錚,見過府君!”李錚見到劉琦之后,作揖見禮,態度極為謙恭。
“無需如此。”劉琦微笑著虛手扶起他,笑道:“前幾日,我特意問過牧府諸曹,宜縣今年的政績上佳,足可稱之為南郡之冠,李君真是不負吾望!”
李錚長長作揖,道:“若非府君當初一力將某扶為縣令,又哪有李某的今日,府君厚德之恩,李某永生不忘。”
劉琦搖了搖頭,道:“你有今日,皆是你自己的功勞,又何須謝我?對了,李公的兒子幾歲了?”
“回府君話,已經七歲了。”
“已經七歲了呀。”劉琦恍然的點了點頭,道:“差不多也到年紀了,今年就可以送到襄陽學宮進修學經了。”
李錚一聽劉琦這么說,急忙道:“如此年紀也可入襄陽學宮嗎?”
“自然可以,早培養早畢業,也好早日參加入仕的科考,若是你家的孩子有異才,也可早點出仕為官,咱荊州當官不講究那些無謂的周轉流程,只要能考過,再經培訓,劉荊州一律予以重用。”
李錚猶豫了一下,道:“若我兒考不中,又該如何?”
劉琦笑著用胳膊追懟了懟他的小臂,道:“有我在此,又怎么會考不中呢?”
李錚自然明白劉琦的話中之意,這是擺明了讓走后門啊。
他大喜過望,連忙拜謝劉琦。
依照劉琦的設想,要想將科考為官的制度在學宮予以施行,目前必須要給當地的士族開方便之門,讓他們對考試產生誤解,覺得科考只是一種形式主義,他們的孩子即使考不中,也一樣可以為官。
如若不然,學宮畢業科考為官一定會得到士族空前的抵制,讓出一些制度利益,這是施行科考不可避免的前期步驟。
但隨著考試的制度經年累月的施行下來,當這項制度已經成為全民心中所默認的一種慣性規則時,那就是皇室集團在人事制度上反戈一擊的最佳時機。
當然,這都是后話。
李錚陪伴著劉琦向宜城內走,邊走邊道:“聽聞劉荊州已經下了軍令,請劉府君率兵前往江夏郡,和黃府君一同北上強攻汝南?”
“正是如此。”
李錚猶豫了一下,突然道:“李某想同府君一同前往江夏郡,不知可行否?”
“你?”劉琦疑惑地道:“你身為宜縣縣令,坐守一縣之地,去那邊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