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軍的探子和斥候,一次又一次的在宛城附近的山林河灘邊進行著搜索行動,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一開始的時候,荊州斥候的動作并沒有被西涼軍和袁術軍所察覺,但這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隨著荀攸一次又一次的讓張允不停的派出探子,去查探宛城附近的山林,逐漸的,西涼軍和袁術軍也終于開始對荊州軍的行動有所察覺。
畢竟,在隱秘的行動也架不住活動頻率過高,被發現是早晚的事。
由于荊州軍的斥候一直是在宛城附近來回的行動,因而對他們的異動最先察覺的,自然就是袁術軍。
袁術軍的斥候將消息帶回來宛城之后,袁術不敢怠慢,他便立刻找來麾下諸人商議。
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痛苦煎熬,袁術的相貌相比于原先蒼老了不少,他變的開始不修邊幅,看著略顯邋遢。
他原先一直修理的整整齊齊的胡須,此刻也變的糟亂,黑眼圈和大眼袋使得他瞧著很是頹廢,精神頭也明顯萎靡了不少,比起劉琦第一次見他時的意氣風發,簡直判若兩人,完全沒有了當時的得意和傲氣。
幾番大戰的失敗,已經將他的傲氣消耗大半。
“荊州軍的斥候,輪番在宛城周邊四處探查,往來搜索于山林之間,這必然是要有大動作了,如今冬日已過,春日漸來,又要到了興兵的季節……”
說到這的時候,袁術的語氣多少變的有些落寞。
“宛城,怕是要守不住了。”
袁術這話里話外,都透著悲涼與不甘之情。
他眼下在宛縣尚有三萬兵將,更兼輜重和甲胄兵械齊全,倒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只是去年的時候,他的兵將經過幾場大敗,目下麾下的其余部眾大多已是奔往了淮南,咋那邊站住了根腳,只留有袁術本部一軍尚在宛城堅持未曾離去。
其實并不是袁術不能走,而是他舍不得走。
他有兵有將,甲胄和糧秣齊全,雖然目下士氣低落,但若是真把他逼到了份上,他麾下的這三萬人一旦要死戰到底,也會給對方予以重擊,因此也沒有人非要去惹怒他。
大家都巴不得他自己乖乖的離開宛城,但袁術偏偏不這么做。
與袁紹相比,袁術并不是一個大氣的人,他骨子里非常的小肚雞腸,宛城這個地方,他是真心的舍不得。
從雒陽率領虎賁軍出走之后,袁術就直接抵達了南陽郡立足,他在這里駐兵兩年多,逐漸的壯大發展,并將宛城重新修葺了一番,經過他修葺的宛縣,規模比原先更大,屋舍更多,城廓也更加的堅固。
按照袁術的想法,這里本當是他指揮兵將,爭霸天下的重要指揮部,是他的老巢,都城。
可是事到如今,卻要拱手讓人了。
就算是他麾下的人都勸袁術走,而且袁術自己心中也知道他不能繼續留在南陽郡了,但他就是舍不得。
但是,隨著荊州軍斥候們開始大面積,高頻率的行動之后,袁術也知道,確實是到了他不得不放棄的時候了。
“閻主簿……”袁術緩緩地開了口,嗓音不知為何聽著極為嘶啞:“悔不聽主簿昔日之言,乃至于有今日喪失基業之事,若袁某當初與本初修好,集袁家全族之勢以爭天下,待功業得成后再論兄弟短長,想來如今定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以袁術的傲氣和秉性,既然肯說出這種話,那就說明他確實是相當的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