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雍見狀急了,忙喊道:“子龍!”
趙云停住了腳步:“憲和還有何見教?”
“子龍,其實你大可不必這般憤怒……此事……多少有些誤會。”
“誤會?”趙云聞言不屑一笑,道:“趙某活了二十六載,什么事是誤會,什么不是,我自己能分辨的清楚,不勞先生多慮。”
說罷,他不再搭理簡雍,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驛館。
望著趙云消失的背影,簡雍略顯惆悵的嘆了口氣。
這件事,確實是有些做急躁了……只是他們事先也沒有想到,劉琦會突然委任給關羽和張飛一郡都尉這樣重要的職務。
結果連帶效應下,竟然是將趙云給得罪了。
……
趙云離開了驛館,滿心郁悶,不知該何去何從。
好端端的一個幽州的中軍監察官,如今一朝變成了光桿司令,換成誰,誰心里好過?
就這么漫無目地的走著,不知不覺間,趙云來到了成都的牧署門前。
略微猶豫了一下,趙云隨即上前去稟明自己前來求見鎮西將軍。
守衛進去通稟,不多時便出來親自引趙云進去。
劉琦依舊在忙碌的處理公務,堆在他面前的公文堆積如同小山,不過大部分都已經被法正,徐庶,伊籍,劉闔,崔鈞,劉曄,滿寵等人閱覽過了,并提出了落時意見,劉琦只需要仔細觀看,然后在上面畫圈同意或是不同意就可以。
饒是如此,這工作量依舊是大的驚人。
“子龍來了?”劉琦微微一笑,道:“我已經跟典君打過招呼了,一會就讓他領你去荊武卒中選人,不過荊武卒中的人數較少,你且在當中挑選一批,然后我讓子義領你去中軍,你再挑一部分人與你一同前往荊州,讓你帶往柴桑。”
趙云略有些疑惑地看著劉琦,道:“君侯,趙云不懂,趙云與君侯昔日從不相識,又是初降之人,君侯為何這般信任于某?”
劉琦搖了搖頭,道:“子龍此言差矣,你并非臨陣叛將,而是大司馬的手下,我與大司馬乃是同盟,護君之盟以扶保天子為己任,大司馬的人,就是我劉伯瑜的人,咱們打從一開始就是同一戰線的,又何來降不降一說?”
說罷,劉琦從桌案上拿起一份縑帛,對著趙云笑道:“大司馬相隔千里,派人星夜飛馬送來書信,他打算入京了,如此倒也是去了我一塊心病!”
劉虞好歹也是昔日提攜趙云的恩人,如今聽他要去雒陽,趙云自然是倍感詫異。
他邁步上前,接過了劉琦遞給他的那份縑帛。
這確實是劉虞寫給劉琦的信。
上面告訴劉琦,自己已經回復朝廷,將前往雒陽任職,并感謝劉琦對他的提醒與指點,這份恩情,日后待他到了雒陽之后,一定會找機會報答。
趙云雖然不知道劉琦與劉虞暗中溝通了什么,但卻通過劉虞的字里行間看出來,劉琦確實是在對他進行著幫助。
這年頭,諸侯軍閥各個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無所不用其極,就連那個連軍閥都算不上的劉備,還在暗地里謀算自己的兵馬,著實是令趙云心涼。
但通過劉虞的信箋,趙云能夠品出,劉琦跟這些人不一樣,他并沒有利用大司馬,而且還是在真心實意的幫他……看樣子,如果不出意外,大司馬如今的事情也是劉琦一手促成的。
再加上他對自己的重用和無私,還有他對漢室朝廷的忠貞,這份公正之心,著實非一般人可比。
至少在趙云目下見過的所有人中,還沒有人能夠比得上。
想到這,便見趙云對著劉琦作揖拜謝道:“君侯相助大司馬,云身為大司馬舊屬,在此替大司馬感謝君侯之恩,請君侯受趙云一拜。”
說罷,便見他單膝跪倒。
“哎,你這是干什么?”劉琦急忙起身,來到趙云面前將他扶起。
卻見趙云似乎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對劉琦拱手道:“趙云已是奔三旬過的人,可直到今日方才活明白,知曉誰才是英雄俊杰,趙云有一不情之請,想請君侯應允。”
“你且說?”
“趙云雖善于弓馬騎射,但在調兵遣將方面卻不甚精,若是去了荊州,恐給君侯誤事,若君侯不棄,趙云愿意留在君侯身邊,當君侯身邊一護衛,從此鞍前馬后,保衛君侯,為君侯效力疆場,不知君侯可能允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