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雖脫離祖巫之身,但禍福相依,也有了元神,得無量功德之力,一躍成為當世神力最強幾人之一,除了化身冥界太陽的東皇太一外,三界無人能與其相比。
而為籌其建設輪回之功德,冥界至尊冥河降下法旨,封其為北陰酆都大帝,為冥界尊皇。
而另一位化身冥界雙月之一的原妖族女神,則憤憤不平,找冥主控訴未果,一氣之下,整個冥界至今只有月亮不見月光。
時間疏忽而逝,隨著冥河逐漸成為神道至尊,帶領眾多不愿入仙門的神靈與諸圣人角力,冥界中也漸漸各方勢力混雜,實力越發強橫,冥界尊皇北陰酆都大帝所享氣運無窮無量,修為一日千里,不知不覺達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距離證道只差一步之遙。
酆都山下,巍峨莊嚴神圣的幽都坐落在此,整個冥界地脈龍頭正好就在幽都之下。
原本黑暗的冥界,久遠之前,繼冥帝之后,第二個投靠冥界的無日之國燭九陰,為冥界帶來了第一片光明,其原本是燭龍殘魂,吞噬了剛孕育的盤古血裔,化身燭九陰,又參與了巫妖大戰。
兩敗俱傷后,玄門抄了雙方的底,諸圣各教入主天界和人間,燭九陰、玄冥便也索性投靠了地府。
燭九陰化身長蛇,攀援于時間之樹上,口銜燈燭、頭頂火炬,照亮幽冥,為冥界帶來了不傷身體的光和溫暖。
而玄冥則和鯤鵬、力霸天坐鎮北俱蘆洲,守護涵淵通道,將這處大地牢牢把持在冥府手中,作為和天界力量角力的陽世橋頭堡。
不過之后妖族東皇太一一點靈識沉淪幽冥,于三途河畔,以混沌鐘為船資,乘坐渡船來到冥界,并以昔日兩次借鐘因果,請求冥界至尊助其兄弟二人復活。
冥主以無上**力,于陽世重聚金烏殘力,以及散落塵世的精魄元神等,重新復活了他,但帝俊早已灰飛煙滅,徹底消逝于天地之間,無法再復活。
東皇太一復蘇之后,觀圣人勢大難敵,妖族已無起復之機,視為目標的天帝尊位,早被玄門把持,重新上位者,讓人無法興起搶奪之心,便索性斷了皇者之志,徹底投靠了幽冥主宰,并化身冥界太陽,成為此界陰陽相生的引子,以領悟火焰法則。
世事變遷,外面早已是滄海桑田,冥河化身幽冥意志也過去了整整一個量劫的時間,隨著幽冥日漸圓滿。他也早已道行圓滿,以力掙脫幽冥世界束縛,證得了至上果位,并且介于以力證道和法則證道之間,一聲道行直追鴻鈞老祖,諸圣難以企及,一人之力撼動仙門,神、仙兩道萬千眾生景仰。
而隨著他所創證道法門流傳各處,許多準圣大能由此揣摩領悟,開創適合自己的證道之法,雖然不可能做到冥河那般開辟幽冥的地步,但建設小世界開始,一步步成就混元大羅,終究有跡可循,有據可考。
如此種種,為冥河提供了無量氣運,暢望未來,于混元無極道果也生出了野望。
雖然洪荒之中還有許多有待挖掘的隱秘,比如鴻鈞老祖背后的神人是誰?被有意無意規劃的命運軌跡,又是誰的杰作?目的為何?
這些都讓冥河產生了一些猜測,雖然可能有些麻煩,但未來的日子,也至少不會寂寞了。
至于仙、神之爭,天、地之爭,不過是無聊時打發時間的游戲罷了,并不值得投入太多精力。
而且,神道中也即將有人證道,用不著事事都要自己上了,可以開始朝著背景板方向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