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聲的是個年輕男子,面白無須,五官陰柔,羽玉眉下雙眼明亮清澈。
看這人的穿衣打扮,估計是個富家子弟。
這人身穿青衿,外披鶴氅,腰間佩一柄漢劍,如此搭配看似另類,卻是冀州時下流行的著裝風格。
青衿即青色交領的深衣,是周朝學子和北齊、北周、隋唐及兩宋國子生常服,如今象征求學上進。
鶴氅本是鶴羽制成的披肩,到明代演變成外套,與披風相似,如今則是漢式披風,飄飄然不為遮風御寒,只為瀟灑倜儻。
至于漢劍,也是第二域內華漢傳統文化全面復興的象征符號。
冀州尚武,不禁刀劍,隨身佩劍,已成時尚。
見姜慕白沒有反應,披著鶴氅的年輕男子接著說道:“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這一句,出自蘇軾的《牛口見月》,牛口是江邊荒村,蘇軾留宿時無心入眠,寫下了這首詞。所以,這句不好,不應景。”
說完,他露出潔白牙齒,大大方方笑著說道:“抱歉,我這么說話很討人厭。但是,不能教錯了孩子,對吧?”
被別人糾正時,聰明人會感謝,蠢貨才會記恨。
姜慕白不敢自詡聰明,但自認不算蠢貨,細想一番覺得這人說的有理,于是點頭回道:“對,那換一句呢?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這句如何?”
年輕男子雙眼更亮一分,但他仍舊搖頭:“這是王建的《夜看揚州市》,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意境還是不好,要說熱鬧繁華,還是得看盛唐詩人的浪漫,哈哈,哦,對了,我推薦你們去六味居,那兒味道好,價格實惠。”
姜慕白愕然:“你怎么知道我們是來吃飯?”
“看得出來,來,我帶路。”
年輕男子笑意盈盈,看得姜慕白渾身起雞皮疙瘩。
從六味居生意火爆的程度,便能看出他沒有騙人,到了七八點鐘仍是客滿廳堂,可見六味居的菜品很受歡迎。
年輕男子指著大堂僅剩的一張空桌,對姜慕白說:“反正我是一個人來,不介意的話,坐一起?”
“行,拼個桌,各吃各的。”姜慕白也不矯情,走上前拉開紅木椅,帶著姜徽音坐到年輕男子對面。
年輕男子單點了兩菜一湯,然后把菜單遞給姜慕白,本著女士優先的原則,姜慕白把菜單遞給姜徽音,問:“想吃什么?”
姜徽音看都不看一眼就往回推:“哥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那就……”姜慕白捏起菜單,沉吟片刻,對跑堂伙計說道,“兩碗紅湯雞絲面。”
“那我也要兩碗紅湯雞絲面!”
跑堂伙計愣了愣,看看姜慕白,又看看姜徽音。
姜徽音難得像個孩子調皮一回,姜慕白極力配合,一本正經地問:“你吃得下嗎?”
姜徽音噗嗤一笑:“哥,我開玩笑的啦。”
“噢——”姜慕白佯裝恍然,“原來是開玩笑,哎呀,我之前生病吃了太多藥,把幽默細菌給殺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