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能?”林初槿以問代答,她眼神中透出一絲疑惑,好像姜慕白問了個非常奇怪的問題。
看來這在法修眼中屬于常識范疇,姜慕白瞄了眼看似神游天外的主政官宋文峰,以法修禮節恭身而立,雙手前伸上舉,依照印象中唐代畫圣吳道子所繪的《至圣先師圖》,模仿孔夫子的圣潔豐姿。
這是“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中的天揖,《周禮·秋官·司儀》中有所記載:詔王儀南鄉見諸侯,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
天揖原本是貴族男子對待同姓的作揖方式,現如今則演變為法修對同道的作揖方式,又稱“問道禮”,類似武修的抱拳禮,是法修向人請教或論道時所用的禮節。據說,問道禮最初被稱作講道禮,因為法修在開壇**前會向聽眾行此禮,后來考慮到與“講道理”諧音,便改成了問道禮。
行禮后,姜慕白坦然求教:“姜某孤陋寡聞,見識淺薄,還請解惑。”
見姜慕白一本正經,林初槿回禮說道:“蘊養元神,則有隔空馭物之能,這是法修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能力。”
姜慕白微微點頭,認真聆聽。
“但并非所有事物都能以元神操控馭使,這與修為境界有關,也與物品本身性質有關。”
“舉例來說,我用手指接觸粉筆后,便能讓粉筆浮空,還可以隔空操控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文字。如果把粉筆換成毛筆,我就無法做到操控自如,因為毛筆更大,更重,需要消耗更多精神與靈氣。”
“如果把毛筆換成重量相同的粉筆,我連隔空操控都做不到,因為毛筆多以竹管與禽、獸之毛制成,相比粉筆,毛筆更有靈性。”
“更有靈性?”姜慕白沒忍住,插嘴問了一句。
“萬物皆有靈。當然,所謂有靈之物,說的是……”
話說半截,林初槿忽然面露難色,她思索片刻,想起曾經旁聽的講座,繼續說道:“用敬安居士的話說,有無靈性,其實就是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
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姜慕白瞇起雙眼,努力回憶,可他的化學成績從未及格,只知道有機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主要由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但碳單質和碳的氧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等許多物質不屬于有機物。
這跟所謂的靈性有什么關聯?
姜慕白再三考慮,沒有提起化學名詞,而是朝另一個方向提問:“敬安居士的說法,準確嗎?”
“敬安居士是鄴都大學法修院首席教授,多年來致力于學術研究,如今已是陽神圓滿。另外,沈先生與姬先生都很認可他對‘靈性’的論述。”林初槿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但話語間的傾向十分明確。
她口中的沈先生與姬先生顯然是至高議會首席沈大先生與出云劍宗姬云,兩位大能屹立于法修最高境界,除了彼此,別無敵手,可以說是法修心目中不容置疑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