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投降的那位大臣登時矮下身去,不住磕頭,口中喃喃著微臣有罪那一套從古至今都沒什么變化和新意的說辭,聽得永平帝愈發煩躁不已。
“夠了!”他怒斥一聲,重重拍了拍桌案,直截了當挑明自己的決定,“朕要打突厥,有誰反對,就現在站出來當朕的面說。”
殿下百官面面相覷,沒有人開口說話。
誰也不會嫌自己活得太長。眼看皇帝發怒,現在站出來反對,豈非自討苦吃?
永平帝對這個結果表示滿意。
其實在這之前他就已經和謝清、裴欽,以及元胄、梁睿幾個位高權重的文臣武將達成了宣戰共識,今日殿前發火,不過是借此機會表明態度,防止日后再有反對的聲音出現。
既然無人反對,那事情就好辦了。
永平帝臉色和緩幾分,為了證明自己并不是個一意孤行的暴君,又主動問謝清道,“謝相對此事如何看?”
謝清一向主戰,回答也不過將自己已對皇帝說過的那些看法再簡略復述一遍,走個過場罷了。
永平帝點點頭,又問裴欽。裴欽亦是附和應當開戰。
再然后是王宜和柳垣。
就這樣將主戰派的大臣挨個問了一圈,直到永平帝覺得證明的差不多了,才下結論道,“看來大部分愛卿同朕還是一條心的。”
他捋捋胡子,熱情高漲了幾分,“那就談談由誰出任主帥吧。”
雖然昨日里李晉主動請命迎戰突厥,但對戰突厥之事畢竟非同小可,所以永平帝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打算私下里將這個選擇權交由主帥決定。
眾臣議論紛紛,最后終于有人壯膽站出來道,“梁大都督身經百戰,驍勇果敢,臣推舉梁睿為主帥。”
“左衛大將軍元胄統領羽林軍十幾年,在用兵上的經驗無人能出其右,臣認為元胄當為主帥。”又有大臣站出來道。
情況和永平帝預想的差不多,大臣們再度分成兩派,各執一詞。
他將目光投向李晉,“蜀王怎么看?”
李晉道,“兒臣覺得,元將軍雖有更多用人經驗,但他一向負責的是羽林禁軍,禁軍和北地士兵多少還是有所不同。再者身為禁軍頭領,元將軍也并不宜擅自離開長安,外出作戰。”
他又補充,“兒臣還聽說突厥人打仗毫無章法,更沒有什么行軍策略,所以比起元將軍擅長布陣來說,兒臣認為梁大都督的勇猛更適合此次對戰突厥。”
永平帝微微點頭,對李晉這番說辭表示贊同。
他隨即又將目光移向李庸,“太子怎么看?”
李庸思索一會兒,道,“兒臣也認為應該選梁睿。”
“梁大都督年輕時曾在北地戍邊,還曾作為使團深入過突厥領土內部,對于和突厥作戰之事確實比元將軍更有經驗。”他簡略補充。
雖然李庸心里更偏向元胄多一些,但畢竟兩國交戰是涉及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同的將帥出征,得到的一定是不同的結局。
他必須要選擇勝利的可能性最大那個人。
既然兩個皇子都推舉了梁睿,大臣們的風向也很快發生了改變,紛紛舉薦梁睿為主帥迎戰突厥。
永平帝微微點頭,沒有當堂下定結論,而是命起草詔書的中書令及幾個當事大臣留下,其余人等則一概退朝還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