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好辦法?”李晉問。
“臣給王爺提三個建議。”
裴休道,“首先,臣建議王爺投其所好。”
“梁睿戎馬一生,能讓他敬佩的人只有一種,便是能夠勇往直前的猛士。臣懇請王爺在過幾日與突厥的開戰中主動請纓作戰,身入戰場與突厥拼殺,若王爺如此做了,臣相信梁都督一定會從此對您刮目相看的。”
李晉嗯一聲,對裴休的第一個建議表示贊同,“不錯,本王也正是這樣想的。”
他可以上戰場,而且絲毫不必擔心自己安危。
一來李晉從小跟在定光禪師身邊,也曾略學過些武術可以自保,二來他這次出使靈州道同時也帶來了“一”,那是國清寺十二大高手之首,武功深不可測,世間無人能出其右,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更是如探囊取物,有一在,他絲毫不擔心自己性命會受到威脅。
裴休雖然不知跟在李晉身邊那些和尚具體強大到什么程度,但是多少也可以猜出他們必然武功卓絕,所以對李晉親上戰場這件事也同樣不擔心。
裴休著重要說的還是接下來的話。
“其次,臣認為,王爺您在取得梁睿信任之后,就可以著手進行第二步舉措了。”裴休道,“那就是和梁睿學習領兵布陣的能力。”
老將的經驗就是他的立世之本,若李晉能將這個本領學到,那絕對是足以受用終身的財富。
對于裴休的第二個意見,李晉依然是點頭贊同,“不錯,叔嗣言之有理。”
裴休又道,“臣的第三個建議,便是取而代之。”
“只要有梁睿在,王爺您就永遠沒辦法嶄露頭角,您的功勛永遠也比不上梁睿高。所以第三個建議,臣認為您可以在戰爭快結束之前設計將梁睿殺掉,一來西北方從此再無人能與您搶功勞,二來您也可以一解今日所受羞辱。”
裴休的這三條建議真是每句話都說到了李晉心里,他不由得感慨道,“本王能得叔嗣做謀士,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裴休卻仍保持著謙卑姿態,“王爺謬贊,臣惶恐。”
他很懂得該如何討好李晉又不至于讓李晉覺得難堪。
裴休每每面對李晉的夸贊時,從來不會沾沾自喜,反而愈發放低了姿態,反復表達自己對李晉的忠誠,好讓他放心。
……
……
時間很快來到了和突厥開戰的日子。
梁睿將四十萬大軍以萬人為一小隊,共編成了四十支方陣。
此次打突厥的陣型就是由十個這樣的方陣組成的。
這方法還是陳堯先前在云州對抗突厥時發明的,梁睿聽說后大為贊嘆,此回也是照搬到了自己的軍隊之中,可見其對陳堯的欣賞和認可。
梁睿原本的想法是不允許李晉上戰場的。
也不全然是因為他瞧不起李晉是個養尊處優的皇子的緣故。
雖然李晉已經在皇帝面前立誓,戰場上的一切生死后果皆由自己承擔,可梁睿到底還是有幾分愛護之意在心里,私心并不希望李晉真的身處險境。
可是架不住李晉言真意切的反復懇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