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善新和蒲玉帶著小傅墨,找了人牙子,找去了青州,找……可一路物是人非,人海茫茫尋不到妹妹的一絲蹤影。
傅墨眼里的光黯淡下去,最后隨裴善新夫妻倆一同遠去塞北,從此改名裴墨,成了裴家的兒子。
蒲玉忙活著酒館前院的生意,裴墨就在后院給裴善新打下手,時不時還能在這夫妻倆外出送貨時看著鋪子。
酒館的街坊看他們出趟院門,竟然領了個孩子回來,都說是蒲玉放棄了,生不出來就收養個兒子以后養老呢。
有嬸子就來勸蒲玉,讓她把這個送走重新養個剛出生的小的。這么大的孩子都記得自己的身世了,不如從小養大的親!
蒲玉笑笑,謝過真心替她考慮的嬸子,卻依然好好地撫養裴墨。
見她油鹽不進,有人便嘲笑,等著看這夫妻倆以后的笑話。
沒成想,這孩子竟是個帶福的。他來家里的兩年后,蒲玉懷孕生下了個大胖小子,取名裴渤,再之后又生下了三兒子裴灝。
老人們都說是夫妻倆善心收養了裴墨,一家子行善積德感動了老天,給裴家送了兩個親兒子。
夫妻倆也覺得是裴墨的福氣帶來了弟弟,對他比親兒子還要好。尤其是這兩個皮小子長大點,追雞攆狗,惹人嫌得很,蒲玉提著掃帚總嘆氣,直道是生了倆討債的,怎么就不能和大哥學學好!
小哥倆朝爹娘吐吐舌頭,一溜煙躲到大哥的身后。
等到裴墨年歲大些,身強體壯越發挺拔俊朗,街頭巷尾的小姑娘們見到他就臉紅。想介紹親事的媒婆們快踏平裴家的門檻,可裴墨不為所動。
蒲玉一問他的意思,他就說不急,不急。
蒲玉嘆口氣,也不逼他。大兒子心里是個什么念想,她和老裴都知道哩。
裴墨十六之后,已經敢單獨出遠門運送家里的酒水,順便沿路打探妹妹的消息。
不找到妹妹,他是不愿意成親的。蒲玉幾次欲言又止,卻不忍心打破兒子的念想。
裴墨一直都堅信,妹妹還活著。
蒲玉總想著,再等等,再等等吧,裴墨心里自有一桿秤,等他能接受事實了,他便能放下心結成家了。
**
裴墨陪著老爹說話,中午家里的小哥倆聽到大人的談論一溜煙哭嚎著沖進來。
“大哥!大哥!”
裴墨一手一個,穩穩地抱起弟弟。
裴渤和裴灝抱住他的脖頸,將鼻涕眼淚都蹭在了他的衣服上。
裴渤:“大哥,你怎么才回來啊?”
裴灝:“大哥還走不走了?我不要大哥走!”
裴墨掂掂兩小子,重了。他挑眉道:“明日走。”
“哇!嗚嗚嗚……哥哥不走……”兩重哭聲震天響。裴墨牽起唇角笑起來。
裴善新沒好氣地說道:“你倆快下來,瞧把你哥的衣服給整的!他有正事呢。”
兩小子才不理會爹的話,繼續聲嘶力竭地哭著。哥哥走一年,他們天天盼著,如今好容易回來了,怎么還要走啊?
聽到小兒子們的哭聲,蒲玉提著掃帚走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