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逗逗進娘家門的時候,她看到了這輩子平生最羨慕的事。她媽正在門口送她哥一家回老家過年,當然是去斯曉慧她嫂子徐薇的娘家。
自從徐薇嫁到斯家,每年春節都會回她爸媽那里過年,以前是一家兩口,有了斯曉涵以后,就是一家三口一起回去。斯母在兒媳婦這里,也從未主張過所謂出嫁的閨女不能回娘家過年,每年這個時間,總是熱情滿面地送別兒子兒媳婦。
五年前,徐薇的哥哥和一幫朋友喝酒,誰知那幫朋友另有打算,是準備趁夜去偷金屬廠,徐薇哥哥跟著去了,后來他那幫兄弟被派出所審出來了,因為是無辜受牽連,問了話之后便把他放了回來,誰知以后,徐薇的哥哥精神上出了些問題,一發病就會跑出去不識家門。再后來,徐薇的嫂子也提出了離婚要求,把唯一的女兒留給了徐家。不過,離異幾年的她也沒再找到合適的,因為孩子,也總是在再婚的問題上猶猶豫豫。
所以,徐薇這么多年,壓在心頭的大事就是盡力給哥哥治病,當然還有讓哥嫂兩個人破鏡重圓。這么多年,徐家二老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所以斯母也因此換位思考了很多。徐薇一年到頭在北京奔波,她這個做婆婆的有什么理由不讓兒媳婦回家過年呢。
“媽,我們回去了。”徐薇笑著跟婆婆揮手,遠遠地看到小姑子一家三口來了,又大聲喊一句,“中午你們好好吃飯,等過年回來咱們再聚。”
斯母又塞到兒子兜里兩千塊,叮囑斯建強一句:“這個錢你一定得拿著,是我給你大舅舅的,身邊沒個兒女的,老了也是可憐,你們去看他,多帶點東西過去。”
斯建強又拿了出來:“媽,這錢我出就行了!”
“那不行,你們賺錢也不容易。這個錢是我給你大舅的,代表我們的姊妹情。你們要是還想出,那是你們的事,我就不管了。”
“這錢,你大舅過年就夠了,我平時也給他些,所以你們去的時候一定不要添錢了。”斯母又覺得方才那句話不妥,趕緊囑咐兒子兒媳婦一句。
其實,每年春節,斯父都想搭兒子一家的順風車回老家,但斯母從來不允許,俗話說了,窮家過年難,本來各個兒女都過得不怎么寬敞,這一回去他們和兒子一家就要花雙份的錢,農村有句老話說的及是,年好過春難熬。
去串哪家親戚,都不能夠不帶年禮,在北京呆了那么多年,每家只一提稻香村的點心,這就一百多出去了,再來二斤酒,沒五百塊邁不進老親戚的門子,還是省一份,所有的親戚讓兒子一家代勞就可以了。
真是近年情更怯,斯父每每過年總要數落老伴,鉆錢眼里去了。斯母也是寸步不讓,誰不知道你老斯回家,就想回去多喝兩杯白酒,哪一天把血管喝炸了就不嘚瑟了。
斯曉慧抱著逗逗走近了,這才想起來,今年她還沒給她爸媽發拜歲包,一時又心情落寞起來。她不是不知道,每逢過年都是她媽的錢坎,不僅要計劃老家的那些禮尚往來,還有跟前這些孫輩,當姥姥的也得給壓歲包呢。
她不禁小聲問了一句陸大偉:“昨天讓你給我爸媽準備的紅包,你帶身上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