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來了北京城多年,斯家卻一直保持著魯西北鄉村過年的傳統。沒有了老家寬敞的庭院,斯家的小廚房里,還是年年都要過油。
等三十正午的餃子包的差不多了,斯父就系上圍裙開始炸年貨了,地瓜片、帶魚段、里脊、素丸子、藕盒、春卷等都在大大小小的瓷盆列隊等著。
只要鍋里的油開始打滾,斯父便把它們裹上面糊輕輕放進油鍋里,等炸的金燦燦了便撈出來放在盤子里,斯母先擺盤上供,然后再
招呼客廳里的大小娃們先過過嘴癮。
雖然年味兒不是小時候那樣足料了,比如過去在村里,挨家挨戶磕頭拜年是要熬到凌晨的,鞭炮也是噼里啪啦地響個不停。
現在有這些已經足矣。年長的老父母已經盡力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紅紅火火的年。無論歲月如何輪轉,他們一直把所有的孩子放在心尖上。
這就是最濃烈的親情,父母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你無論有多大多老,在父母那里,永遠都是孩子而已。
“在媽這里吃了這頓飯,好好回去過年。”斯母看斯曉慧一臉雀躍,便又囑咐一句。
“唉,媽,人要是像駱駝一樣,在娘家吃一頓能撐五天,那該有多好呢!”斯曉慧手里捏著一個藕盒,邊吃邊做白日夢。
“記住了,回你婆婆那邊要注意點,不要用手捏東西吃。”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唉,我覺得老葛你真偏心,憑什么我嫂子年年能回娘家過年,到了我這里,你堅決不允許。”
“遇上什么樣的人家,說什么樣的事,你不是沒遇上我這樣的婆婆么?!你能跟你嫂子比,還不是要活活氣死么?”
“媽即便是嘴上松口了,你就能不跟陸大偉回他媽那邊么?你別鉆了牛角尖,萬事得圓滑點。”
斯曉慧聽了,親娘的話倒也真沒什么可以反駁的。這一年下來,她又老出不少,做閨女的又何必咬文嚼字的呢,非得逼著老媽說一句同意。
當媽的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心里是允許的,她又何必非得吵這個嘴架。就看年三十正午娘家的餐桌,誰都能覺察出來,親爸媽這一番苦心,是為了彌補他們的女兒內心的遺憾。
斯父也開腔勉勵自家三姑娘了:
“爸媽這里吃一頓年飯,你這心里就不該再有委屈了!好好回你們家過年去。”
“什么你們家,那不是我的家。”斯曉慧撅起了嘴反駁一句。
斯父又給了閨女一句嚴肅的提醒:
“大過年的,不要弄得疙疙瘩瘩的,無非就是些做飯刷碗打掃的活兒,他們看孩子不舒服,應該也不會為難你。你也多點眼力價,力所能及的,該做就做。”
“好的,知道啦!只要人家不為難我,我也不會找人家難堪的。”
斯曉霞公公婆婆又來京城過年了,所以除夕這天,她不會帶著孩子回娘家來了。雖說這中午吃飯的只有七口人,但斯父斯母還是很隆重地擺出了八菜一湯,還有最拿手的韭菜豬肉餡餃子。
在他們眼里,這是一家人最應該好好吃飯的日子,所以永遠不會褻瀆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
這份愛,不僅僅給了斯家的孩子,女婿陸大偉,也是心里涌出來股股熱流,每個年三十的正午,他總要感謝命運,多謝老天讓斯曉慧當年強娶了他。不然,他永遠不會知道,一個愛意融融的家庭,究竟是怎樣過年的。
“大偉,給你爸媽帶上一箱低脂純牛奶、一提干果禮盒。還有,裝上一箱贛州的橙子回去,這逗逗一生病,多吃點橙子好一些。”
“媽,我不拿了,那邊超市多,什么都能買到。”
陸大偉有點不好意思,這吃著拿著的,真是難為情,況且,他也沒有給丈母娘買什么東西。
“提著吧,咱們這會回去,到家也得五點鐘了,超市今天都下班早。”
斯曉慧笑著在旁邊插了一句,陸大偉也就不再推辭了。他知道他媽那個脾氣,無論他們兩口子出了什么狀況,只要手里沒拎東西便回家了,那是一定要拐彎抹角罵一頓的。
這么多年,斯曉慧也是對婆婆了如指掌,所以在陸大偉不想做什么事的時候,她一定會讓他去做這件事。
只因為聽了他的,就會給她自己帶來不少麻煩。
她實在是想過個清凈的年,希望今年能得償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