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陽摸摸鼻子,想替自己的大爺辯解幾句,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說話。
和老家親戚解釋,有些事真不好解釋。
衣錦還鄉,造福桑梓,從這些成語中就能看出中國人的傳統。
所謂造福桑梓,就是你有本事了,要照顧自己的家鄉。
修橋鋪路這是最傳統的造福桑梓的辦法。
哪怕同樣是廳長,廳長和廳長也是不一樣的。
更不要說余慶陽的大爺雖然是副廳級干部,權利說起來也不小,但是,管轄的事物不一樣。
余慶陽大爺的權利,僅僅針對水利系統,防汛抗旱權利挺大,但還是不可避免他只是一個戰略值班性質的單位。
所以權利很大,但那是檢查,督察的權利,沒有財權。
用過去的話說,余慶陽的大爺屬于清貴官。
說起來,他們家也不是一點都沒為老家做貢獻。
村里的小學就是余慶陽老爸出錢建的。
在周圍十里八村,余家灣的小學是最好的。
這也讓村里人驕傲的談論了好幾年。
余福根看到了大哥的尷尬和難過,有些不忍心。
剛要開口說話,被早就注意著他的余慶陽拉了一下。
余慶陽自然明白老爸想要干嘛!
不就是修路嗎?
能花幾個錢?
我出了!
余福根也有這個底氣,他手里可是握著好幾千萬的資金。
原本說拿出來投資農業項目,后來因為余慶陽小舅的事,暫時擱置了。
給修條路,能花多少錢?
這就是余福根心里想的事情。
可是,這樣并不能為大爺挽回面子。
反而造成一種,你這大學生,國家廳級干部,還不如人家一個初中生有本事的錯覺。
也會讓村里產生一種,上學不如做生意的錯覺。
余福根被兒子一拉,張開的嘴又閉上了。
余慶陽的動作被屋里的親戚看到了,都好奇的看著余慶陽。
余慶陽一見這樣,只好開口說話。
“福山大爺,福海叔,慶豐哥,你們也知道,我大爺這人是一個堅持原則,兩袖清風的人!
以前在位的時候,總是想著不能沾國家便宜!
事事避嫌,有些虧欠相親們了!
你們也都知道,我們家,也就我爸算是沾大爺的光,進了成,在水庫上干臨時工,后來因為表現好,轉成正式工。
這算是我大爺做的唯一一件事。
其他的,我大哥現在還是工廠的工人。
二哥因為和我大爺賭氣,去了公路局。
包括我,進現在的單位,也是靠自己的本事。
當然,我說這些不是抱怨我大爺什么。
我只是想說,我大爺是一名真正的**員!
一名純粹的國家干部,做不出那種沾國家便宜的事情。
大爺,您現在已經退下來了,其實有些事情可以爭取一下!
我聽說咱們水利廳最近有個扶貧項目。
您以個人的身份,找廳里爭取一下,應該不違反原則吧?”余慶陽一邊說著,一邊沖大爺眨眨眼睛。
余慶陽說這么多,就是為了給大爺挽回面子的。
就看大爺開不開竅了,要是還堅持他所謂的原則,余慶陽也無計可施了。
好在大爺還不是真的無可救藥的頑固。
其實,人退休之后,總會發生一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