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墳則是各自給各自的長輩上墳。
余慶陽和大爺,老爸上墳,自然是給爺爺和奶奶們上墳。
還有就是給老爺爺,老奶奶們上墳。
擺上供品,地上畫個圈,然后開始燒紙,磕頭。
燒紙只在爺爺墳上燒,然后跟著大爺到奶奶們,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墳上,邀請他們到爺爺墳上享用供品。
上墳的時候,余慶陽就有些感慨。
很多中國人,哭著喊著要兒子,說什么傳承香火,以后死了有人給上墳燒紙。
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有人被罰的傾家蕩產,有人因此丟掉工作,甚至有人維持丟了性命。
其實想想有些操蛋,真不值。
絕大多數人都像他們這樣,上墳也只給父母上墳,最多是給爺爺奶奶上墳。
再往上,就沒人去上墳燒紙了。
像余家這種有祠堂的還好,還能在祠堂里享受一點香火。
但是,中國絕大多數的人是沒有祠堂的。
也就是說,你再要兒子,最多也就能享受孫子給上墳燒紙,享受他們的香火。
然后重孫子的香火基本上就斷了。
從這方面來說,兒子和女兒的區別,也就是將來,孫子有可能給你上墳,燒紙。
而外孫基本上不可能。
上墳很快,等紙燒完,余慶陽就和大爺,老爸離開的墓地,返回村里。
一路上好多親戚,同村人來上墳,大家說說笑笑,到是挺熱鬧。
清明節上墳,除了那些剛剛失去親人的人家,基本上都看不到多少悲傷的情緒。
像余慶陽這種連爺爺奶面都沒見過的人,更談不上傷感了。
一路欣賞著滿是雜草的灘地。
“福山大爺,我聽說鹽堿地種出來的西瓜很甜!
你們怎么不想辦法種點西瓜啊?”
“鹽堿地能種西瓜?”余福山滿臉不相信的看著余慶陽。
“當然可以了!鹽堿地西瓜特別甜!
其實鹽堿地不光能種西瓜,還能種好多東西,比如枸杞,向日葵,都能在鹽堿地里種!”余慶陽笑道。
不是說余福山他們見識短,實在是祖輩相傳,鹽堿地不長莊稼,加上他們主要以打漁為生,不靠種地為生,所以對鹽堿地不怎么關注。
任由它在哪荒廢著長滿荒草。
當然,鹽堿地也不光是荒草,里面還有一叢叢的柳樹枝條。
那是野生的白柳,白柳也是耐鹽堿的喬木植物,只是這些白柳,是野生的,所以都不大。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福山大爺,你可以去縣里的農業局打聽一下就知道了!”
“要是真能種西瓜,種枸杞,種葵花籽,那可太好了!”余富山憧憬道。
余家灣,顧名思義,就是一道小海灣。
余家灣背后有幾十萬畝的鹽堿地。
當然,這些鹽堿地不全都是余家灣的。
屬于余家灣的也有幾萬畝。
這么多地,要是都種上西瓜,種上枸杞,那可都是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