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總提出來的海港投資,可以說和我們鳶都市經濟規劃不謀而合!
我相信余總是一個有眼光的企業家,也是一個有著濃厚故鄉情懷的企業家…………”宋書記聲情并茂的游說,努力挽回投資。
面對宋書記的游說,余慶陽暗自搖頭。
萬噸級海港碼頭建設,是那么容易?說建就建的?
余慶陽不相信鳶都市沒有調查研究過萬噸級海港碼頭的可行性。
余慶陽準備投資海港碼頭不假,但是,他并沒有打算建萬噸級海港碼頭。
說萬噸級,只是噱頭罷了,最多也就是建一個萬噸級泊位,兩三個五千噸級的泊位,剩下的建上十幾個千噸級的泊位,這樣的規模比較現實。
因為,鳶都的工業真的支撐不起一個真正的萬噸級海港。
這是后世,血淋淋的事實證明過的。
鳶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就是散鹽,進口商品也以燃油為主。
一年幾百萬噸的吞吐量,能養活港口的工作人員就不錯了,更不要說收回投資。
幾百萬噸,聽起來很多,但是遠洋貨輪,以一萬噸的貨輪來算,幾百萬噸也不過是幾百艘船。
幾百萬噸,按照一噸一塊的綜合價格來計算(海港收費很復雜,但是全部都算是,大約也就是一噸一塊錢不到的樣子。),幾百萬噸也就是幾百萬塊錢。
一個萬噸級海港碼頭,一年的運營維護費,也不止幾百萬,絕對是虧本賺吆喝。
可以說,東山省的海港,除了琴島港,就沒有幾個賺錢的。
等宋書記的演講告一段落,余慶陽組織了一下語音,才開口,“感謝宋書記對我的信任!
能夠為家鄉的發展盡一份力量,是我的榮幸!
古人常說,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只是……”
說到這里,余慶陽停頓了一下,再次組織語言,“只是,投資海港,不是一個小數目!
我必須要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慮!
哪怕是長線投資,也需要考慮投資和回報。
一開始,我確實考慮在鳶都投資建萬噸級的海港,最少也要有四五個兩萬噸級泊位,甚至建五萬噸級泊位。
但是,經過我們公司投資部的調研,恕我直言!
咱們鳶都的工業不足以支撐萬噸級海港!
與其求大求全,不如退而求其次,建千噸級的海港,做琴島港的轉運碼頭!
利用千噸級的貨輪把鳶都的產品轉運到琴島港!”余慶陽沒有遮遮掩掩。
畢竟面對的是老家的父母官,遮遮掩掩的鬧出誤會就不好了。
他余慶陽不在老家生活了,但是老家還有許多比較近的親戚在。
宋書記聽完余慶陽直白的講述,心里暗探,成功果然沒有偶然的。
一次成功也許有偶然性,但是次次成功就覺得不是偶然能夠做到的。
余慶陽說的這些,他自然清楚,興建萬噸級海港碼頭的可行性報告就在他的辦公桌上放著。
就是因為鳶都不具備建造萬噸級海港碼頭的條件,所以鳶都才會一直擱置。
而菜都為什么如此果斷的挪用資金,不考慮后果?
就是因為他們看的明白,知道興建萬噸級海港碼頭不靠譜,所以才會選擇更加實惠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