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搬家窮三年。
這也是很多老年人抗拒拆遷,不愿意搬家的原因。
為了提高他們搬遷的積極性,余慶陽特意提出來,一次性給他們一年的過度費。
比較租房子什么的,也需要一筆不小的錢。
市政府這邊,很快就把錢打到搬遷戶的賬戶里。
然后街道,居委會開始催促著他們搬家。
簽拆遷補償協議只是拆遷的一個階段,只有人搬出去,把房子騰空,拆遷工作這才算是完成。
幾千戶的拆遷,造成的后果就是,濟州市出現一房難求的現象。
倒不是真的租不到房子,主要還是,租金便宜,又方便他們上下班的房子不好找。
運河東岸這一片拆遷區,住的可都不是什么有錢人家。
最多的就是工廠破產的下崗職工,還有就是老濟州人,呃,也是下崗職工,街道工廠的下崗職工。
他們的工廠就靠著運河路,現在都已經改成了門面房,或者是倉庫什么的。
這就是過去比較流行的前廠后房布局。
前面是工廠,后面是職工宿舍或者職工住房。
不管如何,這里一切都將成為過去式。
他們的工廠早已經被歷史的浪潮淘汰,現在連工廠遺址也將被歷史抹去。
以某某紙箱廠,某某印刷廠,某某自行車零件廠,又或者某某電影院,都將只存在于一些老人的記憶里或者故紙堆里。
并且會隨著他們的老去,最終將只留存于故紙堆中。
余慶陽并沒有等著濟州市運河東岸的拆遷,開完設計終稿定稿會,余慶陽就回到了泉水。
定稿了,并不等于設計工作就結束了。
設計院還要根據施工圖紙做出施工預算,然后還要送去做圖紙的審核。
審核完成,整個設計才算告一段落。
也只是告一段落,后面施工中,遇到什么問題,設計還要繼續跟進,一直到竣工驗收結束,設計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結束。
看設計委托合同,關于付款方式里面的條款就知道,設計費一直到竣工驗收合格才會結清。
和余慶陽一塊趕回泉水的還有張華。
因為蔣丹已經進產房了,馬上就要生了。
接到老媽的電話,張華向林書記請了假,和余慶陽一塊返回泉水。
一路風馳電掣,趕到泉水,余慶陽也沒回家,直接來到省立醫院。
找到產科病房。
張華的母親,余慶陽的老媽,夏雪都站在產房門口等著。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人人平等。
不管你多大的官,有多少錢,更不管你多心焦,也只能在外面等著。
“媽,怎么樣了?還沒出來?”張華緊張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