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沒想到的還有槍手,當他發現阿鳴的動作時,連槍都來不及抬就被他踢出車外。
槍手明顯是練過的,人飛出車外后,一個轉身就站穩身形,抬手就是三槍,槍槍對準從車里追出來的阿鳴。
槍手雖然反應快,可阿鳴比他更快,身體左晃一圈,好像在槍手開槍之前就知道子彈的動向,輕松避過三顆子彈,雙掌五指一并,有如兩把尖刀就刺向槍手腋下。
阿鳴與槍手的距離太近,幾乎就是貼著的,正好擋住手槍的有效距離,逼的槍手只能放下手槍與阿鳴玩肉搏。
砰砰砰
槍手與阿鳴空手交接三次,每一次都發出有如驚雷的巨響,三下之后,兩人各自后退,都感覺到對方是個勁敵。
“暗勁?”槍手帶著黑色頭套,透過唯一露出來的兩只眼睛,阿鳴發現他的年齡應該不大,充滿年輕人的靈動,應該不會超過二十五歲。
“八卦掌?”槍手雖然與阿鳴拉開距離,處于手槍最佳射擊距離,可他反而將槍收了起來,反問阿鳴。
阿鳴發現對方是個年輕的暗勁高手,而槍手發現阿鳴是個內家八卦掌的高手。
內家三大拳術之一的“八卦掌”,以身法著稱,有“太極圓,八卦賊”的美稱。
修煉“八卦掌”的人身法極為靈活,阿鳴明顯是個暗勁高手,面對普通槍械也能從容避過,除非多幾桿槍從四周掃射,才有機會打中對方,前提是對方不是“化勁”宗師級高手。
“功夫入化不懼槍”,這是拳術界的一句諺語,倒不是說練成“化勁”后能擋子彈,而是一旦練成“化勁”,暗勁流遍全身,自身的皮膚感知能力大增,達到“一羽不能加”的境界,可以提前通過皮膚感應危險,子彈的射擊動向,從容避開。
當年晚清時期一代拳術宗師程延華就是“化勁”高手,面對德國鬼子十幾條槍也不懼,要不是殺的興起被德軍一個連隊包圍掃射,上天無路,也不會命喪子彈之下。
程延華的例子給后世的武術家提供巨大的警示作用,當一個“化勁”高手面對一把槍時,自然怡然不懼,而面對二十條槍以上,就只能跑。
可惜槍手只有一把手槍,并且只剩下最后兩顆子彈,而對手阿鳴是個“化勁”高手,所以他直接放下了槍。
“駱駝身邊什么時候有個化勁的宗師高手?”槍手將手槍別在腰后,對阿鳴說道。
“你一個暗勁高手,為何做這暗殺之事。”阿鳴不甘示弱的問道。
阿鳴同樣發現槍手手上有不俗的功夫,并且練成暗勁,達到拳術大師的境界。
一般修煉拳術達到大師境界的人都比較高傲,不屑用槍對付敵人,更不會做出背后偷襲的事情,可是眼前這個槍手是個例外。
“我的目標只有駱駝,不要管閑事。”槍手威脅道。
“駱駝哥有恩于我,我絕不會讓你殺了他。”阿鳴擺出“八卦掌”的姿勢,表示自己的態度:
“據我所知香江沒幾個暗勁高手,小兄弟可姓程。”
阿鳴一句話,就讓槍手眼中寒光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