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聽了也很吃驚。
他同樣沒想到,麥凱利會去調查他的情況。
這老外挺有意思,無論如何,都要和他結交一下。
因為現在這個世界與楊曉東重生前的那個世界并不相同,麥凱利是什么樣的人物,楊曉東并不知曉。但他覺得,這黃頭發藍眼睛的瘦高個子老外,是個性情中人,值得結交。
他演講時候所講的話,特別是針對華夏醫學院教育的總結,其實也不是帶著偏見,他所說的很多問題,確實存在。
在聽麥凱利演講的時候,楊曉東也用手機查了一下麥凱利的資料。
一查之后,他挺是驚喜。
麥凱利居然也是位出色的心外科專家,在心臟搭橋及心臟瓣膜置換上有不錯的成就,在各類頂級雜志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不少。
“居然是同行!”楊曉東心里一陣樂呵呵。
無論如何,都要和麥凱利好好有更深層次的交流。
麥凱利一番致辭后,中文的幾名資深教授上臺做了簡單的經驗交流,兩名外方教授也上臺說了自己的心得。
老師講完后,自然就輪到了學生。
楊曉東真的被安排第一個上臺。
雖然有點意外,但楊曉東并沒怯場,在歐陽曉菲的一再叮囑下,他快步走上了講臺。
大屏幕上,也將他的資料展露在上面。
雖然楊曉東在中午的時候出了風頭,但依然有很多老師和學生不知道他的情況。
因此,安排一個不被大家熟知的學生第一個上臺演講,很多人都挺意外。
楊曉東走上演講臺后,先向麥凱利博士及金利民院長表示了感謝,對其他認可他,給予他機會的人也表示了感謝。
然后再對麥凱利說,他看過麥凱利的資料,知道麥凱利在心臟外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一名出色的心胸外科醫生,希望有一天能親自向麥凱利博士討教。
說了這些后,楊曉東也將自己瞎編的那些心得講給了大家聽。
他告訴在場的人,他在立志學醫后,高中時候就經常抽空解剖和縫合豬肉。
有耐心的姑父在一邊教誨,他這方面的技能也掌握了一些。
他覺得,學校里的理論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參與臨床的實踐,才是更重要的,他和麥凱利博士的想法不謀而合。
“醫學院內,教不出優秀的醫生,只有醫院,才能培養出合格及優秀的醫生。”這觀點楊曉東早就有了,相信很多高年資的醫生也都是這么認為。
很多學業優秀的學生,做課題寫文章很厲害,但動手能力卻是渣。
在學校,考試沒辦法檢測一名學生是不是有可能成為優秀的醫生,但實習時候一接觸臨床,這個人的潛能基本就能看明白。
“我會爭取更多機會接觸臨床,勤練習手術刀法及縫合技術。而且我希望,如果我的臨床技能掌握的不錯,在修滿學分的前提下,學校能讓我提早實習,提早畢業。”
楊曉東的演講,引來了全場的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