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之后,張奕沒有沉浸于解決掉了迪特略工廠的喜悅當中。
這一次的經歷讓他開始反思,為什么人家的員工可以拿到高出國內四五倍的工資,而且還不用加班。
“大夏灣工廠的生產效率太高了,以至于我們并不需要雇傭太多的工人。所以我也就意識不到,普通工廠當中存在的這些問題。”
“但是說白了,我們國內大部分的工廠依舊是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模式。利用人工拼命的提升生產效率,這固然可以美其名曰勤能補拙,但是為什么我們不可以像他們那樣,可以用機械來大規模取代人工,而且節約能源呢?”
后來思考過后得出了一個結論。
在產業鏈方面,國內的確是落后西方較多。
“我的確是可以通過全面的機械化,通過大量利用智能機器人來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完全機械化,就會導致大量的工作崗位流失。可以讓我掙到更多的錢,但是普通職工卻得不到任何的好處。”
“所以想要造福全社會,除非是能夠讓國家整體的經濟、科技全面發展,才能夠提高人民福利啊!”
張奕心中有感而發。
他覺得,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更多了。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他希望能夠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多做一些事情。
這是在個人財富已經達到用不完的狀況下,實現自己價值最好的方法。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需要賺更多的錢,把更多先進的技術應用到國家和人民身上。”
“最起碼,我要讓國家進步的速度提升10倍以上!”
張奕給自己立下了這樣的一個小目標。
但是這么做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身為一個商人,他已經達到了華夏國有史以來的頂峰。
即便是歷史上最傳奇的商人沈萬三和胡雪巖,都不可能比他更加的富有。
他不僅僅是富甲天下,而且將自己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開始從全世界撈錢。
他可以把這些錢應用到國家建設當中,這個時候卻又顯得能力有限了。
相較于動輒就是數萬億的民生投入,他全部的資產不能說少,可是也算不得太多。
“我突然覺得人生忽然變得有意思起來了!”
張奕站在自家數十畝的草坪上,面露微笑。
人生懼怕的并不是一無所有,而是你失去了一切努力的目標,不知道前面的路應該往哪里去走。
現在他卻找到了自己最大的目標,那就是以國度為目標,去改變,去建造!
他要打造出一個超一流的強國出來。
正當張奕滿腔的雄心壯志,打算做些什么的時候,他忽然接到了一個來自遠方的電話。
打電話給他的人他都幾乎要忘記了,是那個當初在高鐵上有過一面之緣,非常漂亮知性的女大學生林雨涵。
“喂,是張奕先生嗎?”
林雨涵的聲音當中充滿了小心翼翼,她似乎沒想到張奕真的接了她的電話。
這仿佛是奇跡一般,因為如今的張奕已經是傳奇一般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