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奕在講臺上對孩子們說的這番話,直接就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所說的只是自己知道的一些簡單的知識,并沒有覺得如何特殊。
但是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人是來自于不同層次的。
你覺得習以為常的東西,對于另一個層次的人來說可能就是難以想象的事實。
比如張奕所說的這番話,對于那些底層的普通人來說無異于是一場灌頂的洗禮!
“臥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我今天終于明白,為什么我們上學的時候要學那么多沒有用的東西了!”
“我們學的是什么其實并不重要。哪怕我們學的是《母豬的產后護理》,但是善于學習和勤于學習的人都能夠學的更好。說白了,學習的內容不重要,重要的原來是篩選人才啊!”
“這一番話振聾發聵,一語就道破了教育的本質。”
“你們才知道啊?知不知道高考的前身是什么?是科舉考試啊!科舉考試本身的目的就不是為了選拔人才,而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讓那些聰明人都跑去讀書,然后做官。雖然如今的高考與科舉不太相同,但是作用還是有很大的類似之處的。”
人們對于應試教育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尤其是一些學校里正在念書的孩子,他們一直都在懵懵懂懂的念書,也不知道意義是什么。
是他們的父母和老師告訴他們,念書就可以得到表揚,考試成績優異,將來就會有出息。
他們沒有思考過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只是照著大人的想法去做了。
而聽完了張奕的講課之后,讓他們第一次明白了自己到底是為了什么那么拼命的念書的。
不過,這對于他們的學習來說并沒有負面的作用。
因為當你早早明白了這個殘酷的真相時,會更加清晰自己未來的目標。
努力學習,提升成績,爭取超過大部分的人被篩選到更好的層級,這就是他們將要做的事情。
記者蘇小小在教室外面聽得連連點頭。
雖然她是一個成年人,可也是聽了張奕的解釋之后,才明白了應試教育是為了什么。
“不愧是張奕,簡簡單單的一番話就把教育的本質說的清清楚楚了。”
不少家長都在感慨:
“哎,如果我們孩子的老師是張奕就好了。看看人家這情商和學問,三言兩語就把道理講的清清楚楚。”
“是啊,我們家孩子天天問我,念書是為了什么,學這些東西到底有什么用,我都解釋不清楚。還得是人家啊!”
“明白了,以后就這么跟我們家孩子說。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競爭有多殘酷,看他還以后選科學家還是工地搬磚。”
網民當中,也有一小部分杠精這個時候跳了出來,對張奕的說法持批評態度。
“我覺得張奕說的很有問題。教育是神圣的,應該讓孩子們崇尚真善美,而不是一切都以利益為主要導向!如果我們國家的青少年都是為了將來出人頭地而學習的,誰去成為祖國發展的基石呢?”
“在工地搬磚和在大學當教授都一樣是為人民服務,工作不應該分高低貴賤。這個萬惡的資本家就是在荼毒少年的心靈!”
“孩子們還那么小,讓他們變得如此功利真的好嗎?”
說這些話的人都是一些圣母婊,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指責張奕,以凸顯自己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