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李世民派出御史巡查關中各地。
但三天過去了,沒等到御史的消息,倒是來自雍州涇陽縣的一份奏報被遞到了他的案前。
大致意思是有人在鄭、白二渠上私設水力磨坊,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灌溉,請求處置。
李世民只看了一眼,就敏銳的察覺出其中關鍵所在。
要知道鄭、白二渠為水利工程,主要用于農田灌溉。
而水力磨坊截取水流進行農業加工,使用之后流向低處,無法用于灌溉。
平時還看不出什么,一旦用水不足,矛盾就產生了。
難道……
查!
一定要查個清楚明白!
……
又過了三天,開始有御史陸續回報,關中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
夏季是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如果持續干旱下去,秋天收成堪憂!
而且有句老話:旱生蟲,濕生病。
剛過去一個暖冬,現在又持續干旱,那是極易爆發蝗災的。
李世民自然知道其中的嚴重性。
看來小長樂遇到的那人并非妄言,而是先知先覺。
朕要見他一面!
或許,還能找到解決目前困境的辦法。
想到這里,李世民立即找到李麗質詢問高人的下落。
“他叫羅太歲,住在光德坊,永安渠的岔口處。”
李麗質了解到關中各地確實干旱,也就放心的將羅太歲交給了父皇。
“你說那人姓羅?”
李世民腦海里突然閃過一個樸實無華的面孔。
那是曾經在洺水之戰中陣亡的剡國公,羅士信。
他的剡國公府似乎就在光德坊,也是永安渠的岔口處。
而且,他有一個孩子,似乎就叫羅太歲……
不聽說這孩子腦子有問題,是個傻子嗎?
難道……
是大智若愚?
嗯……
這就尷尬了。
當初為了保全王君廓,讓羅士信代他守洺水城,后因大雪無法及時增援,致使羅士信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他的后人應該是怨恨自己的吧……
“父皇,你怎么了?”李麗質見李世民突然沉吟不語,好奇問道。
“沒什么,突然想到了一位故人。”李世民含糊其辭。
“對了,我曾經對那個羅太歲說,如果實際情況和他所料不差,父皇會親自去謝他。”
李麗質眨巴著大眼問道:“雖然我沒有透露身份,但是父皇你會去的吧?”
這個……
李世民為難了。
“朕政務繁忙……”他開始找借口,“眼看著天災連連,朕要留下來主持大局。不如……”
說到這里他靈機一動,道:“不如小長樂你代替朕去謝他,順道再問問他有什么對策。”
李麗質有些意外。
父皇雖然是一國之君,但不是那種自恃身份而不屑言謝的人。
反而會主動想去見羅太歲。
此時為何推托?
不過……
管他呢。
現在一個可以光明正大出宮的機會擺在眼前,我又何必推托?
于是她笑吟吟的答應下來。
“你身份特殊,就不必讓他知道了。”
李世民想想又囑咐一句:“若有機會,不妨問問他,朕這個天子在他眼里如何,看他怎么應答。”
“好……”
李麗質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