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
“咱們將獨立團擴充到兩千五百人的計劃怕是要先緩緩了。”
團部,張大彪拿著一個破舊的文件夾走了進來,苦笑著向李云龍說道。
“怎么了?”
李云龍眉頭一皺:“遇到啥問題了么?”
他看向張大彪,面帶疑惑。
武器彈藥不是問題,如今團里的存量兩千五百人的量完全足夠。
基干團能隨意擴招,不受人數和規模限制,這是一開始就定下的方針,只要武器彈藥補給足夠,各團隨意,所以政策上不是問題。
難道是人員?
可孔捷不是說周圍的老百姓參軍熱情高漲么?而且這附近幾個村子有大量的護村小隊和抗日自衛隊,直接將這些人收編進來組織統一訓練不久行了么?
張大彪將手里的破文件夾的遞給李云龍,解釋道:
“武器夠用。”
“兵員也不是問題,都不用招募,這附近光想編入我們獨立團的各村抗日小隊,加起來就有一千多人,而且這次進攻陽泉回來之后,還有大量的百姓想參加我們獨立團。”
“問題是,咱們團糧食不夠了····”
說道最后,張大彪狠狠的嘆了一口氣。
“糧食?”
李云龍一楞,語氣更加疑惑:“怎么回事?”
按道理,獨立團作為一個成立將近一年時間的基干團,周邊有著至少一千多人的民兵隊伍,團里的糧食應該不至于連兩千五百人都供養不起。
八路軍缺少糧食,這問題一直以來都存在。
但作為一個有著良好組織結構的部隊,不可能看著問題而不去解決。
開荒,購買優質糧種種糧,籌集資金購買糧食,有意繳獲敵人糧食,以及老百姓的支援,部隊原本缺乏糧食的情況一直在逐漸好轉。
尤其是自從38年初起,組建大量基干團,負責鞏固根據地,聯絡和組建抗日隊伍,有組織的擴充糧食種植,糧食產量更是大幅度增加。
如今部隊雖然吃不好,但絕對不至于餓肚子。
比如他新一團,不但組建了一千五百多人的主力,周邊地區還有兩千人的未脫產民兵,非但能養活自己,每年還能上交大量糧食給旅部和師部。
難道孔二愣子這么廢物?
“去年楊村這邊遇到了被鬼子掃蕩,當時獨立團被迫轉移,這批鬼子大量破壞了楊村附近的田地,今年糧食產量大減,所以···”
張大彪嘆了一口氣,解釋道。
“小鬼子···”
李云龍雙目歷厲芒一閃,但也沒有繼續說什么。
小鬼子燒毀糧食,摧毀田地,想借此徹底打垮根據地,老手段了。
但偏偏這一招正中七寸,八路軍對此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
要防止鬼子破壞根據地田地,就必須將鬼子的部隊阻擊與根據地之外。
但正面陣地戰斗,即便構筑了良好的陣地掩體,即便兵力優勢,短時間或許能堅持,但時間一長,等鬼子增援部隊或者重武器趕到,拿絕對是毫無勝算。
每次面對鬼子的圍剿,八路軍只能尋求運動戰,大部隊轉移牽扯鬼子的兵力,尋找機會伏擊敵人小股部隊抑或者補給部隊,拖垮敵人,消耗他們的物資和補給,迫使敵人后撤。
但這樣一來,鬼子想要破壞田地,燒毀糧食,自然就是輕而易舉。
李云龍頓了頓,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