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你小子慫了?要是不行,我讓團長換人了。”
將手里的槍背好,王喜奎激了這小子一句。
“哼!”
“你給我等著。”
跟著李云龍久了,大家都染上了李大團長那一副口氣:“五百米我是做不到,但三百五十米,只要半年,勞資就能做到。”
“哈哈···”
這語氣,王喜奎很滿意:“咱們殺他一百個,不兩百個鬼子。”
在團里伙食好起來之后,尤其是白面加肉多起來之后。,王喜奎感覺他那身體都比之前強壯多了。
“一人一百個!”
年輕戰士語氣昂揚。
“對,一人一百個鬼子。”
王喜奎以同樣的語氣重復,隨后他繼續說道:“今天準備好,明天我們就要出發了,只有我們兩個,要在山里面待十幾天,做好心理準備。”
“這你就放心吧。”
年輕戰士很有自信:“以前趕山的時候,咱可是半個月在山里沒出去過。”
身為獵戶,雖然只有十七歲,但常年趕山打獵的經歷,讓他野外經歷一點也不差。畢竟這年頭,十二歲就得扛起重擔了。
王喜奎沒有繼續說話,而是摸出一本書,一字一句的艱難的讀起來,期間還一筆一劃的在地上寫字。
這情況看到年輕戰士一臉驚奇。
部隊經常組織學習文化知識,只要是入伍的,都必須學習,不管年紀和身份,由政委親自帶領教導,這也是全團戰士最頭疼的時候。
學習認字,感覺比越野負重三十里還可怕。
他們年輕人還好,學習能力強一點,尤其是那些老兵,一到學習的時候個個愁眉苦臉。
這如今,隊長居然主動學習起字來了。
奇了怪了。
“隊長,你這是···”他忍不住詢問道。
平日里,學習的時候,他這隊長都想方設法偷懶,這如今居然主動學習,不可思議····
“哎,順子啊,會讀書寫字啊,是真有用。”
扭頭看了看自己的觀察手,王喜奎憋出一句話之后,又低頭繼續學習起來。
這話,可不是客套話,而是王喜奎真情實感。
以前他一直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學文化知識沒啥用,但當這桿帶瞄準鏡的狙擊槍交給他的時候,他才意識到····文化知識這玩意,不管年紀多大,都有用得上的時候。
狙擊槍遠比普通的步槍打得準,但保養起來也遠比普通步槍麻煩,由于零件多,裝配零件多,保養手續遠比普通步槍多好幾倍。
尤其是這瞄準鏡,確實是好東西,但用起來也是真的復雜,對王喜奎來說,不提那什么密位調整,單單每一次戰斗前都需要重新校準這一步驟,就讓他頭大。
雖然說明說上有圖片指導,但總共才認三百多個字的他還是花了三天,晚上追著政委一字一句的翻譯之后才弄懂怎么調整密位和校準。
在這之后,他學習的勁頭就上來了,每一次政委教課的時候,都聽得很認真。
當然,那時候他只是打算在團里組織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
其他的時候,該干啥干啥。
但在三天前,他被團長的朋友陳凡單獨叫過去,對方說,只要他擊斃三十個鬼子,就給他一個能可以從兩倍到八倍的瞄準鏡,以及一個可以調倍數的二到八倍的大視野觀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