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龍指揮者一旁的戰士掀開帆布。
隨著帆布被掀開,露出了一大堆成堆擺放的機器零件,趙剛在運輸的時候留了個心眼,知道拆掉了就很難裝起來,便把拆開的機器設備分門別類,一個機器上的零件分一組運輸。
淡然,其中還有一些重一百多公斤的機器設備,不需要拆,直接放在騾子背上就行了。
“這是···”
張部長可不是一般人,身為后勤部長順帶管理兵工廠這么多年,雖然不是技術人員,但耳濡目染之下,也懂得了不少機械知識。
隱隱約約間,他看出了這些是生產什么武器的機器。
他走上前去,摸著那一個個帶著機油的零件,語氣帶著顫抖:
“這是···”
“鬼子生產擲彈筒的設備。”
說到最后,張萬和雙目閃爍精光。
擲彈筒,這可是好東西,對于嚴重缺乏重火力的八路軍而言,是絕佳的火力補充,而且生產技術也不難,是他們總部兵工廠重點攻關的產品,很早就能生產,不過因為機器設備被破壞的原因,如今擲彈筒每個月只能生產十幾門,榴彈更是只有幾百發。
完全是杯水車薪。
這到不是材料不夠,實際上,如今總部已經解決了材料問題,也能自己生產黃色炸藥了,材料上每個月生產各幾千發擲彈筒榴彈是沒問題的,這東西技術要求不高,材料需求也很少。
但因為機器設備的原因,產能始終上不去。
有了這一批機器設備,他就能將將產能提升到每月數千枚擲彈筒榴彈,雖然依舊不夠用,但是。
看著看著,突然,張萬和倒吸一口冷氣,語氣帶著極度的不可思議:
“你居然還弄到了擲彈筒拉膛線的設備。”
膛線。
這是自己生產的和鬼子生產的主要區別。
就是因為膛線,造成了自己產的和鬼子造的兩者之間的天差地別。
鋼材差點沒關系,大不了耐久性差一點,反正擲彈筒是低壓,對材料要求不高,但膛線,是擲彈筒射擊精確性的保證,沒有膛線準確性會差很多。
在戰場是,擲彈筒的壽命不對作戰很少有影響,但精度會。
沒有膛線的擲彈筒,比有膛線的,精確度差了幾乎兩倍還多。
這事他們也知道,但膛線額機器設備他們實在是沒有辦法弄到,那些技術人員想盡了辦法,也不能刻出膛線來。
槍管口徑小還有辦法,但擲彈筒實在是····
但現在,有了這個機器,那么·····
“不對。”
驚喜中的張萬和突然面色凝重:
“還差了兩個大零件。”
他四下找了找,沒能看到那兩個缺少的大零件,連忙看向李云龍,語氣焦急:“還有兩個零件的,很重,但很重要,沒有他們,這機器就沒用,你們肯定也帶回來了吧·····”
說著說著,張萬和突然語氣低了下來。
他想起來了。
這兩個零件重近一噸,獨立團不可能運輸回來。
肯定,在劫到鬼子軍列之后,看到太重無法運輸,直接炸毀或者丟棄了。
“嘿嘿嘿······”
就在這個時候,李云龍嘿嘿笑了起來,語氣充滿了自信:“勞資搶鬼子的東西,哪有不帶回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