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亮劍開始崛起
前線山區大戰的時候。
根據地后方,趙政委走進了機械廠。
如今的趙家裕機械廠,對比三個月前有了極大的發展。
使用火車頭改裝的蒸汽發電裝機量超過一點六萬千瓦,完全滿足了機械廠的電力消耗,順便給團部都接上了電燈,炸藥廠那邊也在籌備,電爐煉鋼日產量超過一百噸,金屬初步加工能力也達到每天一百噸,和鋼材產量持平。
不過因為原材料的問題,無法全力開工,畢竟,平均每天收集一百噸以上的廢鋼,對于如今的晉西北而言,完全不可能。
另一邊的槍械廠生產線也調試完畢,正式投入生產,每天能生產超過五十套機槍零件,等技術工人的問題解決,未來產能還能進一步提升。
而且。
隨著越來越多的,部隊源源不斷從全國調集過來的技術人才。
以及陳老板的大力支援提供稀有金屬添加材料,送糧食或者武器彈藥的時候,偶爾無規律免費給一些先進機械設備,六位大師傅的技術支持和人員培訓。
趙家裕機械廠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
八月開初,新的五十噸級電爐裝機后,為了檢驗生產能力,磨煉工人技術,以及為了計劃中的炮彈生產線測試技術。
機械廠按照陳老板給的鬼子四一式山**紙,在大師傅的指導下,經過一個月時間,試生產成功五門炮,以及三個基數的炮彈。
五門炮經過測試,質量過硬,和鬼子的沒有任何區別。
不過因為比不上陳老板的博福斯,畢竟鬼子四一式射程只有六公里多,都給送到旅部去了。
“政委。”
看到趙剛過來,機械廠廠長孫德勝走出來迎接。
“孫營長。”
趙剛習慣叫孫德勝為營長。
看著一身工作服的孫德勝,趙剛總感覺說不出的古怪。
這位原石友三的手下,新一團之初就跟著李云龍的家伙,剛到獨立團的時候,文化水平并不高,僅僅認識日常用字,也就是初入小學的水平。
剛來的那會學習也不認真,團里中等水平,三年前才下決心認真學習文化知識。
但難以置信的是,短短一年多點的時間,就能獨立自主閱讀一本書籍,而且是機械類專業書籍,并理解書中的知識,堪比普通高中畢業生。尤其是大師傅來到之后,在大師傅的教導下,水平蹭蹭的漲,到如今,機械方面知識不遜色于任何一個本專業大學生。
短短三年時間,在兼顧戰斗任務,部隊訓練的同時,從小學生不如到如今的新手機械工程師水平。而且這家伙現在還一邊和坦克部隊訓練,一邊組織機械廠管理和工作,兩手抓,沒有出任何岔子。
讓趙剛本能覺得屬實難以置信。
更加古怪的是,這樣的例子,在獨立團并不少見。
和尚,王喜奎,曹滿堂,黃寶旺,沈泉,巖盛······一個個文化水平現在都非常高,最低也是高中畢業水平,高的堪比碩士生了。
比如黃寶旺,這家伙作為后勤物資管理負責人,靠著一大堆統計類書籍,經常請教炸藥廠的化工大師傅,有著極其敏銳的數字直覺,僅僅從詳細賬單中,就能看出哪里物資有問題,哪里出現了蛀蟲。
和他這個正牌大學生一樣了。
甚至連最近才開始努力學習的李云龍,肚子里的墨水也越來越充實,能拿著一本書和他聊得有來有回了。
這群人,仿佛都沒有知識理解障礙,只要一步步的來,不跳躍式學習,任何基礎類的知識都能掌握,哪怕高深一點的,花些時間也能啃下來。
這不符合常理。
他在燕京大學里見到的那些超級頂尖天才,在國外都闖出大名聲的家伙,也就這個學習天賦。那種人,這么多年來也就十幾個。而獨立團里面有一大堆。
好在這是好事。
壓下心里的疑惑,趙剛說出了他的想法:
“咱們現在,有沒有能力生產全套鐵路設施?”
目前根據地運力需求極大。
不僅僅是陳老板的萬都起步的糧食,越來越多的武器裝備,還有機械廠每天消耗的幾十噸廢舊鋼材,發電機消耗的大量煤炭。
現在靠大騾子拉新式板車,加上大量人手還能撐一下。
但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再過個半年絕對不夠了,人再多也沒用。
雖然運輸隊規模越來越大,大騾子也越來越多,但雙方增長完全不成比例,況且大騾子主要裝備部隊,而部隊也在急速擴張。
靠陳老板的汽車不現實。
汽車運輸能力雖然強,但需要動機械的人維修和保養,今后部隊也計劃裝備大量汽車,所以趙剛第一時間想到了火車。
火車載運輸能力比汽車大大,但技術難度卻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