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大戰,如果德國人大批量裝備有這種大騾子,那歐洲已經是他們的了。”
“沃特?”
“沃特!”
兩人同時一驚。
艾肯博士上次大戰也是軍隊的中軍官,戰后才退役,如此話語從他嘴里說出來,讓兩人屬實覺得不可思議。
而在艾肯博士解釋了原因后,兩位軍官也將這話寫在電報中,經過多次轉接,發回美國本土。
······
另一邊。
后勤部房間內。
“咱們要這么高的價碼沒問題吧?”
張萬和問向趙剛,他語氣有些緊張。
原本,張部長的意思是飛行員培訓之后,再要八百萬美元就可以了,甚至他的心里底架是五百萬美元,哪里想到趙剛一來就直接把額度提高了三倍多,當然,低價也提高了不少。
兩千五百萬美元的價碼一出,張萬和瞬間感覺脊背和頭皮都開始發麻。
“沒問題。”
趙剛語氣輕松,甚至帶有點可惜。
他看過一部分的增程彈資料,里面最重要的不是制造技術資料,而是對應的技術原理,流體力學,炮彈流體力學等等。
按照里面所說的,一發博福斯75炮彈,最大裝藥,實際射程僅僅為百分之三十,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在。
如果不是自己這邊話語權太低,他還能要價更高。
“飛行員苗子準備的怎么樣了?”
趙剛接著問道。
坦克生意的時候,陳老板明確說過,飛機也快了,而且會直接提供堪比世界頂尖的戰斗機以及攻擊機兩種型號,所以他一早就聯系上級,準備飛行人才,找培訓飛行員的機會。
“都準備好了。”
“九十個飛行員,三百個后勤人員,都是有文化底子的好苗子,一多半都是大學生,其余的也有英文基礎,都是抗大培訓班出來的。”
張萬和笑呵呵的回答道。
部隊越來越強,打出的戰例越來越多,尤其是救援災民這塊,對名氣的加成極大,如今越來越多的知識文化青年投奔根據地這邊,所以才能一次性拿出這么多優秀的人才。
“好。”
趙剛眼睛一亮。
“我那邊會先組建炮彈引信廠。”
趙剛繼續說道:
“你這邊可以開始準備組織120迫擊炮炮彈的生產線了,其余迫擊炮炮彈產能也可以擴建了。”
“真的?”
“太好了。”
張萬和眼睛刷的亮起來。
兵工廠這邊,有了來自趙家裕的技術指導,他這里數個土高爐經過多次改進,再加上‘地圖’上的詳細礦產點,如今日產鑄鐵穩定過兩百多噸,鑄鐵做槍支不行,但用來做迫擊炮炮彈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炸藥也解決了,獨立團那邊每天都能運輸過來十幾噸炸藥,。
但最大的麻煩是引信,炮彈引信生產非常麻煩,他這邊只能極小批量生產,而且質量不穩定,導致炮彈產量一直上不去。
只要引信問題解決,自產炮彈能提高十倍。
第二天。
另一邊美國隊伍中。
電報很快反饋了回來:
大騾子繼續按照原計劃,先三百匹送往意大利戰場測試,至于增程彈,等詳細資料到國內經過研究商議后再做決定。
看著國內的電報,艾肯博士嘴角抽了抽。
這么優質的,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大騾子白送三百匹,他感覺,這伙被戲稱為土八路的家伙,絕對有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