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孫德勝對著李云龍匯報:
“經過補充,獨立團累計坦克一百五十輛四號坦克,但裝甲營能作戰的熟練坦克車組只有九十個,編成六個坦克連,每個連十五輛坦克。”
孫德勝語氣帶著意外和驚喜。
他實在是沒想到。
裝甲營訓練中損壞的坦克,消耗的備用零件,發射的炮彈,燃燒的燃油,這些東西,陳老板居然真的給報銷,而且還是雙倍報銷,屬實不可思議。
這可真的不是一筆小數字。
有了這一批補充后,裝甲營坦克比人多,而且多不少。
“九十個坦克車組。”
李大團長眉頭一皺。
這個數字很顯然不能讓他滿意。
訓練了這么長時間,耗費了如此大的代價,還是只有九十個能作戰的坦克組,實在是有點少。
不過他也清楚,如今的趙家裕根據地,以工業建設為主,部隊為輔,這是他和趙剛兩人商量之后得出的決定。
無論是趙剛,還是李云龍,都非常清楚,一支部隊,必須得自己掌握武器的生產,必須有穩定的武器來源。雖然陳老弟現在隨叫隨到,生意不停,但那畢竟不是自己的,一旦哪天陳老弟離開,獨立團會直接傻眼,到時候怕是連仗都不會打了。
因此,知識人才優先供應工廠,保證工業基礎的穩步建立,然后才是部隊需求。
比如孫德勝,就被調去擔任機械廠廠長。
而坦克作為一種高度集成化的武器,對操控戰士知識水平要求比較高,高強度實車訓練能加速成熟,但前提必須是有一定文化水平才行。
開坦克前,需要掌握坦克的相關知識,雖然沒有飛機那么復雜,但最低也需要初中畢業文化水平。
到目前為止,能快速進入實車訓練的其實并不多,也就一百三十多組而已。
當然,還有五百多個車組已經在從頭開始培,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不過最快也要等到明年這個時候,缺乏坦克兵的情況才能徹底解決。
文化知識的問題,沒那么好解決。
“裝甲車有多少?”
李云龍繼續問道。
“一百八十輛,每個連三十輛。”
孫德勝說道:
“裝甲車駕駛比坦克簡單太多了,稍微培訓就能駕駛。”
“好。”
李云龍滿意點頭。
孫德勝繼續說道:
“我把六個坦克連分散部署在重要地段的公路交匯點,坦克上就有電臺,能隨時接受消息,一個小時內,能保證抵達任何戰場。”
“嘿嘿嘿····”
李云龍更加滿意了:
“不錯,不錯。”
趙家裕根據地在晉西北山區,山區地形注定了不存在完全封鎖的可能,輕裝鬼子隨便找一條山路,或者直接開一條山路過來就行。
當然,也不需要完全封鎖,只需要在敵人抵達重要地點前,消滅掉就行。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下一章明天下午四五點左右,我好好寫。這章免費·······有一說一,最近這段時間章節質量確實下降嚴重。